文化遺產
代表性傳承人
- 非遺代表性傳承群體認定何以可為*
- 粵港澳非遺的文化基因與非遺名錄制度改進*
- 韓國“無形文化財”的名錄制度建設與啟示*
- 從送王船看非遺多地域傳承的邏輯理路*
- 非遺保護的三個維度:傳承性保護、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參與式傳播*
- 從醒獅看非遺存續(xù)的“假晶化”與審美分層*
- 彌散性傳承:都市語境下手工藝傳承的一種路徑*
- 20世紀以來戲曲現代化研究的歷史脈絡與新動向*
- 粵劇演員的角色體驗與表演排場的關系*
- 從休寧三寶會戲看民國徽州鄉(xiāng)村的會戲演出*
- 新加坡戰(zhàn)前華文報章中的華族戲曲史料鉤沉及其意義(1920-1942)*
- 英國人對中國戲劇的認知與接受(1400-1799)*
- 多物種民族志的關鍵詞與研究理念*
- 野本寬一的“生態(tài)民俗學”研究及其學術史意義
- 漢代西王母與風伯圖像關系探究
- 圖像與科儀:《新見〈西游記〉故事畫》論略*
- 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現代城市生活的錯位問題初探
- 媽祖文化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fā)展研究*
- 稿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