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期
刊物介紹
《作物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作物科學的學術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華農學會創(chuàng)辦的《中華農學會叢刊》, 后相繼改名為《中華農林會報》、《中華農學會報》、《中國農業(yè)研究》和《農業(yè)學報》, 1962年改為現(xiàn)名《作物學報》。主要刊登農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態(tài)、種質資源、谷物化學、貯藏加工以及與農作物有關的生物技術、生物數(shù)學、生物物理、農業(yè)氣象等領域以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簡報以及專題綜述、評述等。辦刊宗旨是為繁榮我國作物科學技術、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加速我國的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讀者對象是從事農作物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專業(yè)人士。 《作物學報》從1999年起連續(xù)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的資助。2006—2011年連續(xù)6年獲“中國科協(xié)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B類)”資助。從2002年起連續(xù)9年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9年被中國期刊協(xié)會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授予“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據(jù)北京大學圖書館編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和2008年版)登載, 《作物學報》被列在“農學、農作物類核心期刊表”的首位。
作物學報
- 基于FLUOstar平臺的小麥dsDNA熒光定量與基因型分析
- 棉花適宜機采相關性狀的SSR標記關聯(lián)分析及優(yōu)異等位基因挖掘
- 十個八倍體小偃麥的細胞學鑒定和染色體構成分析
- 水稻紫鞘染色體片段代換系Z519的鑒定及PSH1候選基因分析
- 簇毛麥6VS特異轉錄序列P21461及P33259的獲得及其分子標記在鑒定小麥–簇毛麥抗白粉病育種材料中的應用
- 耐低氮煙草基因型的篩選及其氮效率類型
- 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質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
- 茶樹CsbZIP4轉錄因子正調控擬南芥對鹽脅迫響應
- 玉米熱激轉錄因子基因ZmHsf25的克隆、特性與耐熱性功能分析
- 濱海鹽堿地棉花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質及棉花產量的影響
- 四川盆地9000 kg hm-2 產量潛力小麥品種的花后冠層結構、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特性
- 施鉀對甘薯根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及其生理機制
- 馬鈴薯不同品種(系)的光合特性比較與聚類分析
- 長期定位施不同氮源有機肥替代部分含氮化肥對隴東旱塬冬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 利用90k芯片技術進行小麥穗部性狀QTL定位
- 綠豆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若干農藝性狀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