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顯奎
“勞建隊,能干隊”——這個響亮的名字,在淄博礦山和工廠中變成了工友們的歌謠,他們響亮的響聲,響徹了淄博礦區(qū)。
濟南一中、濟中、濟師、三中、華大附中、女中、女師等校的同學,利用暑假時間到實際勞動中學習。組成了濟南青年暑期勞動建設大隊。在七月十二日離開了濟南,在轆轆的車聲和歌聲交織成的交響曲中來到了淄博,和工人們在歡呼中會師了。他們很快地接受了任務,就分配到各個工廠、煤礦去,每個青年小伙子都放下了學生架子,抱著在勞動中鍛煉自己,虛心向工人學習的熱情。
在沒有正式工作以前,有些人不相信學生們會真的從事勞動,以為是來玩玩的或是避暑的。但經(jīng)過幾天的勞動后,立即轉(zhuǎn)變了他們的看法,青年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勞動的模范事跡。三中隊的二、三小隊。在新博煤礦修馬路,在火爐似的日光底下,將五天計劃的工程,一天半就完成了。一小隊在神頭發(fā)電廠,接受了修筑從神頭到新博長二百七十尺的公路的任務。預定半月可以完工,但在同學們相互挑戰(zhàn)的鼓舞下。短短的五天內(nèi)勝利的完成了。五中隊的同學在冶煉廠修馬路,一星期的任務五天也完成了。同學們在火熱的日光下,只穿了褲叉,光禿的曬著干活,“干呀!”“干呀!”的挑戰(zhàn)聲此起彼落,工人們說:學生這樣能干,真行!”路長看見了,親自招呼大家休息,還贈送了一個膠卷,來攝取積極勞動情形的鏡頭,以作永久紀念,并將修復的馬路題名為“青建路”。
四中隊在桃花谷搶修鐵路,幾天修竣的路基工程,不料被大雨和山水沖沒了一百米左右,同學們不為此而失望,大家一致認為要向大自然作斗爭,必須冒雨去搶掘一條大溝,將山水引進去,路基才不致繼續(xù)破壞。于是大家抖擻精神,犧牲了午睡,奔赴指定的地點搶掘一條長約五十米,寬約二米,深約一米的大溝。一會兒大雨又來了。但為了完成搶修任務,大家不怕暴風雨侵襲,赤著腳、光著臂、繼續(xù)的干,銑镢聲和暴風雨的怒吼聲,交織成一片,汗與雨流通了全身。就這樣整整的搏斗了四小時,終于勞動的熱情戰(zhàn)勝了暴風雨,勝利的完成了任務。
另外,在休息的時候,他們還主動的去找工人談話,向工人學習,并幫助工友們開展文娛活動,排劇、扭秧歌、唱歌、出壁報等……。濟南青年勞建隊的同學們,在暑假中學習著同工農(nóng)結(jié)合,在勞動中初步改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