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多夫教授生于一九三三年,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研究天體力學。曾計算出最新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的軌道。領導過創(chuàng)造太陽系第一顆人工衛(wèi)星的工作。
我們期待了這么久的這一天終于快到了。將要乘著“月球一號”飛艇飛到月球上去的探險家們的激動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反推進式(即噴氣式)發(fā)動機技術的發(fā)展給星際飛行打下了基礎。大家都知道,在幾年以前電離層高空的遠距離飛行就已經不是什么探險事業(yè)。甚至可以攜帶旅客作正規(guī)航行了。而這種航行與我們的星際飛行條件是很相近的。
地球——月球的航線已由無人駕駛的自動火箭試航過了。第一支火箭的飛行失敗了,那是由于自動調節(jié)器發(fā)生了毛病,過早地關上了發(fā)動機,火箭就沒能到達月球,現(xiàn)在還留在空中,已經成了地球的人工衛(wèi)星了。第二支火箭到達了月球。但最有成效的還是后面的兩支。第三支火箭圍著月球飛了一圈,并且把極為有趣的影片帶回到地球上來了,在這些影片上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的背面。它還幫我們選擇了在月球上著陸的地點。第四支火箭就在這里著了陸。它帶有可以供兩個月用的蓄電池。在這段時間里它就每晝夜四次地向地球用無線電播送自動儀器記錄下來的情報。
現(xiàn)在,當自動儀器探清了道路以后,我們人類就要親自上路了。
我們飛艇上只能有四個人,這還是我們向設計師們力爭才由原來的三個人加到四個人的。設計師們的小氣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的飛艇上每一公斤有效載重需要九公斤的飛艇外交和一百二十公斤的燃料。那么你就可以算出加一個成年人以及他所需的食物、飲料和空氣,飛艇的全部重量要增加多少了。
飛行人數(shù)過少就使每人在探險飛行中必須兼任好幾個職務。例如我們的塔瑪林又要操縱發(fā)動機又要照看所有機械。我們的領航員索科洛夫又是無線電收發(fā)報員,還得是制圖員、天文以察員、氣象觀察員,此外還兼攝影師。阿科平要進行生物和生理實驗,還要擔任廚師和庶務主任工作。而我呢,要進行物理和化學實驗,還要收集月球上的礦物和巖石。現(xiàn)在我大致把我們的計劃談一下。我們將在二十五號早晨十點從高加索的山上起飛,兩晝夜后在月球上的“雨?!敝?,這裹接近月球的極地,白晝的炎熱較輕些。在月球上我們只呆十個地球的晝夜,也就是比一個月球的白晝還短些。大家知道,月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和它繞地球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因此,月球上一個白天差不多延續(xù)到十四個地球的晝夜。當我們到達雨海時,那里正是早晨,而快到夜晚時我們就要離開月球了。要在月球上過夜就必須經受零下一百六十度的嚴寒,這對我們來說太困難了。我們將在十二月七號離開月球向回飛。
十一月二十九號,在我們已到達月球后,將發(fā)生日全蝕。對地球來說這將是月蝕,面對月球來說就將是日蝕。月球上的日蝕是極為宏偉的事件,太陽在地球后面隱藏好幾個小時,只有紅色光線穿過地球大氣層透射過來。在月球的天空上出現(xiàn)一個被血紅色光圈包圍著的地球的黑圓盤。月球上的山嶺和巖石沉溺在血紅色的半暗中,而炎熱馬上變成嚴寒。
回到地球后在哪里著陸呢?這個問題早已解決了。“月球一號”將在齊姆梁海降落,如果齊姆梁海結了冰就飛到咸海去。在海面上降落有很多好處。首先在水面上降落不需要地面著陸用的輪子和起落架,這減輕了我們的載重。此外齊姆梁海已經很夠大了,我們的降落因此就不要求很準確。要知道在我們這樣高的飛行速度之下要求在一個準確的地點降落是很困難的。我們的飛艇帶著封滿空氣的座艙和空了的燃料庫,當然是不會沉沒的。專門的小船將把我們送到岸上,到那時你們就能夠在無線電中聽到我們詳細地敘述我們的月球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