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幾個問題

1961-08-16 03:35宋樹人
中國青年 1961年2期
關鍵詞:勞動人類生產

宋樹人

近年來,各方面在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所提出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方針,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廣大干部和群眾中,都認為勞動是光榮的,重視生產勞動已成為社會風尚,輕視體力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的資產階級思想己受到很大的打擊,公開反對和抵觸參加勞動的各種論調已經(jīng)大大地縮小了,這是主要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們也還看到在有些干部和群眾中間,特別是在各種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間,對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干部與群眾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為了徹底改造思想,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逐步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培養(yǎng)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使其能自覺地把勞動當作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偉大的理想,還認識不足。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深入,隨著“興無滅資”的群眾運動越來越高漲,隨著知識分子勞動化提到了世界觀的高度,一切站在反面的抵制勢力,自然也就會以“不變應萬變”“改頭換面”地制造出一些新的“理論”來。這是合乎客觀事物的矛盾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些“理論”,其中有兩種雖然表面上說法不同,但在實質上都帶有資產階級“人性論”的色采。例如有些人說: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又有些人借口將來要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就曲解為在共產主義社會,體力勞動將不存在,繁重勞動更要消失,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將融合為一,生產勞動就會象消遣游戲一樣地輕松愉快,這樣就恢復了人類的本性。這是用否定體力勞動的手法,來販賣人性論的私貨。另一種則是借口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創(chuàng)造世界,認為勞動者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生產興趣等等,是人類精神本來的要求,而抽掉其社會性、階級性和歷史性,這是用表面肯定實質否定的手法來販賣人性論私貨的。這兩種謬論,在青年知識分子中間,不能不受一些影響,前一種可能更為流行些。此外還有:現(xiàn)在的勞動條件太差,又臟、又苦、又累,談不到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知識分子現(xiàn)在參加體力勞動并非當務之急,應當集中精力攻尖端科學,以改變落后狀態(tài);參加勞動,改造思想,為什么一定要到農業(yè)勞動中去?到工業(yè)不也一樣嗎?等等。這些錯誤思想,歸結為對勞動是否能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這個問題的兩種錯誤看法,一種認為勞動不能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說法比較多些,另一種則認為勞動本來就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似乎早已不成問題了。對這些錯誤思想,如不進行認真的嚴肅的批判,對知識分子勞動化的教育,將是一種嚴重的障礙。我們認為青年知識分子應當拿革命的精神來對待勞動,在勞動鍛煉中培養(yǎng)革命思想。所謂勞動,就是生產斗爭,就是改造自然,對自然的革命;我們一般所說的革命,就是階級斗爭,就是改造社會,改造人的革命。這兩種革命,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作用的。又因為人類的勞動——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勞動人民又是這兩種革命的主體,所以,知識分子參加勞動,聯(lián)系工農,就是改造思想、確立革命世界觀的根本途徑。以下分八個問題來加以說明。

一、“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嗎?

“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嗎?不!“好逸惡勞”是剝削階級的本性,不是勞動人民的本性。當人類還未脫離動物界以前,與其他動物一樣,完全靠自然界給予的食物以維持生存,沒有能力得到比自然界所供給的數(shù)量更多的東西,因此在發(fā)展上受到極大的限制?!皠游锏倪@種‘掠奪經(jīng)濟”,迫使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雙手去從事勞動,勞動“強有力地促進了我們的祖先變成人”。最初是用手作勞動的器官,因為手也是勞動的產物,但這還不是真正的勞動,真正的勞動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隨著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人才開始了對自然的統(tǒng)治?!皠游飪H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以他所引起的改變來迫使自然界服務于他自己的目的,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和其他動物最后的主要的區(qū)別,而引起這一區(qū)別的還是勞動”。因此,人是勞動的動物,是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而從事勞動的動物。勞動是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第一個根本標志。同

時,人類從事勞動,絕不可能在孤立的狀態(tài)下進行,必須生活在一定集體內,通過集體成員相互幫助、共同協(xié)作,才有可能使勞動不斷發(fā)展。人對自然的生產斗爭是通過人與人在社會關系或生產關系中的合作與斗爭去進行的,不能撇開社會關系或生產關系而孤立地來談人對物、人對自然的關系。馬克思在“雇傭勞動與資本”中說:“人們在生產中不僅影響自然界,而且自已也互相影響著。他們如果不用相當方式結合起來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便不能從事生產。為要從事生產,人們便發(fā)生一定的聯(lián)系和關系;只有經(jīng)過這些社會的聯(lián)系和關系,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關系,才會有生產”。“各個個人借以從事生產的社會關系,即社會生產關系,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fā)展而變化和改變的”。馬克思在“費爾巴哈論綱”里又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個別的個體所具有的抽象屬性。就其現(xiàn)實性來說,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币虼?,勞動雖然具有人類的一般共同性,但由于勞動本身條件的不斷改變,引起人同自然的關系也不斷在改變,人同自然關系的不斷改變,又推動人與人的關系即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也不斷改變,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又不斷起反作用于勞動,這樣互相影響,于是促進勞動性質和人本身性質的不斷變化。沒有所謂抽象的永恒不變的人性。離開了社會性,就談不到所謂“人性”。人是社會的動物,所以社會是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第二個根本標志。又由于勞動不斷進行和互相交換活動的需要,使人們感到“彼此間有什么東西非說不可的地步了”,這樣就從勞動過程中并和勞動一起產生了語言。又由于語言的推動,使人的腦髓和感覺器官也進一步發(fā)達起來,于是產生了意識和思想。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產生和發(fā)展,就使人離開動物愈來愈遠了。“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jīng)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薄叭瞬抛兂捎心芰磉M行更復雜的活動和有能力來提出和達到更高的目的?!币虼耍擞质怯兴枷氲膭游?,思想是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第三個根本標志。勞動、社會、思想三者結合起來,以勞動為主導組成相互矛盾的統(tǒng)一體,才使人最后完成從猿到人的轉變。思想隨著勞動和社會的改變而改變,又不斷起反作用于勞動和社會,勞動和社會越往前發(fā)展,思想終于從勞動和社會分離出來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自在體系。因此,思想是最復雜的,又是最無形的上層建筑物,它一方面必然與其基礎相適應,另一方面又往往與其基礎不直接相適應。往往舊基礎消滅了,舊思想還長期保持其影響,新基礎誕生了,而新思想?yún)s有些人跟不上去;也往往舊基礎還存在,舊思想已被瓦解,新基礎尚未成長,而新思想?yún)s已變成物質力量;舊思想可以在新基礎上改頭換面,新思想可以作為革命的鏡子,揭露舊基礎的反動原形;正在衰亡的東西,它的思想可以躲在它的最后面負隅頑抗,正在生長的東西,它的思想可以跑在它的最前面開辟道路。思想既可以在對立的陣營間混淆敵我界限,也可以在統(tǒng)一的隙營中發(fā)生是非分歧。因此,在思想戰(zhàn)線上,就成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最尖銳、最復雜、最長期的斗爭場所。舊人物、舊制度、舊社會的改造,以舊思想的改造為最后標幟,新人物、新制度、新社會的成長,以新思想的樹立為首要條件;舊思想如果改造不徹底,隨時可使已被改造的舊人物、舊制度、舊社會復活原形,新思想如果樹立不鞏固,也隨時可使正在成長的新人物、新制度、新社會蛻化變質。因此,在思想上,是根本無所謂“人類本性”或“社會共性”這種東西的。

這樣看來,體力勞動,也就是人們通過一定的社會關系或生產關系,按照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同自然進行斗爭,創(chuàng)造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不僅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而且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不斷改變人同自然的關系,不斷改變人與人的關系,也不斷改變人的精神面貌;所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既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因此也就必然要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但這里與前面所說用表面肯定體力勞動的手法的人性論不同的,有兩個根本點:第一,他們只看到勞動的自然性,而看不到勞動的社會性;第二,只看到勞動的社會一般性,而看不到勞動的社會特殊性和歷史發(fā)展性,因而把勞動當作超社會超階級超歷史的人類本性。另一方面,與用否定體力勞動的手法的人性論不同的,也有兩點:第一,他們只看到剝削階級的好逸惡勞成性,而看不到勞動人民的勤勞習以為常,只看到在一定歷史條件之下,勞動被人們當作謀生的手段,看不到在另一歷史條件下,勞動被人們當作生活的第一需要;把少數(shù)人不勞動的特殊性當作人類的一般性。第二,把兩種勞動差別的消滅??醋黧w力勞動的消滅。實際上,勞動隨著生產力的不同,生產關系的不同,社會性質的不同,人們精神狀態(tài)的不同,勞動的內容和性質也必然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在原始共產社會時期,生產條件很差,勞動效率很低,剩余勞動很少甚至沒有,全體社會成員只能參加同一性質的勞動,以勉強維持生存,不可能分工出一部分人脫離直接生產而從事間接有利于生產的其他勞動,當時無所謂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別,二者原始地結合在一起。等到生產逐步發(fā)展,經(jīng)驗逐步增多,生產又不斷需要有經(jīng)驗的人減

少或脫離個人的勞動,以便指導集體的勞動,同時剩余勞動又有可能供給他同等的生活,這樣就開始從體力勞動中分化一部分腦力勞動出來,以后就逐漸形成為一種分工。“在社會很早的發(fā)展階段上,能計劃怎樣勞動的頭腦已經(jīng)能夠假別人的手來執(zhí)行它所計劃好了的勞動了?!边@種分工,不僅對物質生產有利,對精神生產也有利,彼此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以推動生產發(fā)展,提高文化水平,是進步的,是革命的。制造工具,是人類從動物生活進到人類生活的第一個革命,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工,是人類從野蠻生活進到文明生活的第二個革命。初期的分工,是屬于社會職能性質的,還不具有階級對立與剝削關系,以后生產越來越發(fā)展,分工越來越擴大,越來越復雜,導致私有財產相應產生,階級關系相應建立,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關系也就越來越發(fā)生本質上的變化。生產資料和生產過程被剝削階級、統(tǒng)治階級所掌握所支配,體力勞動者就逐漸變成被剝削階級、被統(tǒng)治階級,腦力勞動者因失掉原來生存的依據(jù),也就逐漸依附于統(tǒng)治階級和剝削階級,乃至最后變成統(tǒng)治階極、剝削階級對體力勞動者的統(tǒng)治工具了。腦力勞動最初從體力勞動分化出來為的是同體力勞動起分工互助的作用,終于發(fā)展到變質為體力勞動的對立物而起統(tǒng)治與剝削的作用了。又由于勞動本身的更加發(fā)展更加多方面,最后出現(xiàn)了藝術和科學,法律和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所有這些構成品,首先都是頭腦的產物,它們似乎統(tǒng)治著人類社會,在它們面前,勞動的手的較為平易的產品就顯得不重要了”,“迅速前進的文明之一切勛績,都被歸功于頭腦,歸功于腦髓的發(fā)展和活動。人們因此習慣于以他們的思想而不以他們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便產生了唯心論的宇宙觀,這種宇宙觀從古代世界崩潰起就統(tǒng)治著人的頭腦?!眲谛恼咧稳?,勞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的對立關系就這樣形成了,唯心論與唯物論,形而上學與辯證法兩種世界觀的對立,也從此開始了。腦力勞動自始至終必然要在歷史上起重要的作用,但自始至終也必然只在歷史上起從屬的作用。當生產條件還未發(fā)展到需要把腦力勞動分化出來的時候,它與體力勞動原始地結合在一起。當生產條件已發(fā)展到需要把腦力勞動分化出來的時候,它與體力勞動就進行分工以推動生產的發(fā)展。當生產條件更發(fā)展到導致剝削與被剝削、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間的階級對立的時候,它就為統(tǒng)治階級和剝削階級服務。當它所依附的統(tǒng)治階級、剝削階級處在上升時期而對生產和歷史能起一定進步作用的時候,它也隨著起進步的作用。當它所依附的統(tǒng)治階級、剝削階級處在沒落時期而對生產和歷史起反動作用的時候,它也隨著起反動作用。當歷史上某個革命階級起來革命起來統(tǒng)治的時候,它們當中的下層和左翼也可以投向革命階級起革命的作用,也可以被改造而為革命的統(tǒng)治階級服務。當生產條件發(fā)展到最后要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消滅社會階級的時候,腦力勞動又必然會重新與體力勞動結合起來。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從原始結合到分化分工到重新結合,是否定之否定,是一種新的更高的結合,與過去原始的結合有本質上的不同。這種結合,是又一次的革命,是人類勞動本身發(fā)展史的第三次革命。(以上引文未加注明的都是引自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

二、共產主義社會是否消滅體力勞動?

到共產主義社會,體力勞動包括繁重的體力勞動是否會消滅?共產主義社會所要消滅的,只是這兩種勞動在兩種人們之間即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對立和差別(社會主義社會基本上已消滅了對立),不是也不可能消滅這兩種勞動之中的任何一種,尤其是體力勞動,不但談不到消滅,而且要更加普遍化,普遍到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得參加,并使每個人都能自覺地把體力勞動當作生活的第一需要。體力勞動是直接生產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是人類生活的永久的自然條件”,“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沒有它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它是腦力勞動和一切精神生活賴以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和物質基礎。生產力越發(fā)展,科學技術越進步,勞動效率越高,勞動強度和時間會越減少,這是必然的;也是我們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但不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到什么程度,體力勞動減少到什么程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某些起決定作用的環(huán)節(jié),總還要靠體力勞動乃至繁重勞動來解決,這也是必然的。并且所謂體力勞動和繁重勞動是在相對的意義上來說的,各生產部門相互間的技術水平是不會絕對平衡的,同一部門、同一工種的技術改革也是永無止境的,體力勞動的形式和比重將會新陳代謝、不斷改變,但體力勞動的不滅,則是絕對的。因此,體力勞動不論少到如何程度,對整個人類生活自始至終都是起著決定作用的,它是人類同自然和人同人構成有機關系的橋梁。人是“以一種自然力的資格,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的。勞動是“人由他自己的活動,來引起,來調節(jié),來統(tǒng)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人“加作用于他以外的自然,并且變化它時,他也就變化了他自己的自然”(“資本論”第一卷一九二頁)??梢?,人是通過勞動改變外界的自然,并通過勞動改變本身的自然的。同時人又是通過勞動對自然界、對本身、對社會所給予的影

響,才能認識、掌握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的。勞動對自然界的影響,往往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勞動實踐,才能逐步認識到自己對自然過程的作用所發(fā)生的較近或較遠的影響,因而就逐步學會正確理解和正確運用自然規(guī)律。對社會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就更是要長期通過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對自然和社會的相互影響,才能達到。“如果我們需要經(jīng)過幾千年的勞動才學會估計我們生產行動的較遠的自然的影響,那末我們想學會預見這些行動的較遠的社會的影響就更要困難得多了?!薄暗墙?jīng)過長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對歷史材料的比較和分析,我們就在這一領域中也漸漸學會認識我們的生產活動的間接的較遠的社會影響,于是我們就有可能去統(tǒng)治和調節(jié)它們了?!保ㄋ几袼梗骸白匀晦q證法”一四六——一四七頁)可見勞動實踐和革命實踐是反映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客觀基礎;反之,如前面所說過的,脫離生產實踐和革命實踐的腦力勞動,則是反映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世界觀的社會根源。你看!體力勞動對人類生存、對人類身體、對人類精神、對人類社會,有這樣重大的作用,卻居然有人主張消滅它,豈非怪事?我們可以說:體力勞動消滅之日,就是人類社會消亡之時!根據(jù)現(xiàn)代已達到世界頂峰的某些先進科學技術的水平以及人們所能設想到的將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遠景來看,不僅無法想象為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東西都可以不經(jīng)過體力努動而單靠腦力勞動制造出來,恰恰相反,科學技術越發(fā)展,革命和建設的速度越快,新開辟的勞動領域將越來越多,改造自然征服宇宙的范圍和內容更是無窮無盡。隨著人類生活內容的不斷豐富和活動范圍的無限擴大,也就需要不斷地進行體力勞動。只拿“星際航行”來說,不需要強度的勞動和健壯的體力嗎?為什么要在今天鼓吹消滅體力勞動這種毫無根據(jù)而不切實際的幻想呢?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思想在作怪呢?

三、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與原始社會

的結合是否一樣?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與原始社會的結合是否一樣?結合是否就算恢復了人類的本性?決不是的。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是人類勞動的兩個基本形態(tài),是另一種性質的“勞動兩重性”的對立統(tǒng)一體,彼此互為存在的條件,同時又相互矛盾,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相互發(fā)展;消滅一方,對方即不存在。“我們是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肉體力或精神力的總和,它存在于一個人的身體中,存在于他的活的人格中”?!皠趧舆^程終末時取得的結果,已經(jīng)在勞動過程開始時,存在于勞動者的觀念中”?!八粌H引起自然物的一種形態(tài)變化,同時還在自然物中實現(xiàn)他的目的”?!安⒁赃@個目的,當作法則,來規(guī)定他的活動的樣式和方法”(“資本論”第一卷一七六與一九二頁)。可見兩種勞動因素本來是結合在統(tǒng)一的生產勞動中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兩種勞動的性質和作用終歸是有分別的。體力勞動主要屬于物質范疇,是人以一種自然力的資格與自然物質相對立,是直接生產物質財富,間接生產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主要屬于思想范疇,是人以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主觀能動性與自然物質相對立,是直接生產精神財富,間接生產物質財富的。體力勞動越發(fā)展,越有賴于腦力勞動的自覺性提高,腦力勞動越發(fā)展,越有賴于體力勞動的實踐性豐富。二者是相反相成而以體力勞動為主導的。但不論它們相互間的變化如何,始終不能把它們等同起來或混同起來。人類真正的勞動是從創(chuàng)造工具開始,兩種勞動的分化也是最初表現(xiàn)在制造工具上面。生產生活資料,是人類生存的直接目的,制造工具是達到生產生活資料的手段,所以勞動工具又叫勞動手段,對直接生產生活資料的活動來說,制造工具是一種間接的生產活動,是在人們有了起碼的剩余勞動時間以后才能進行的。從直接謀生的必要勞動時間游離出那怕很少的自由勞動時間來,這就使人類有可能從事腦力勞動的余地。人類的理性活動,一般是由間接的勞動表示出來的,工具制造,就是這種間接活動的最初出發(fā)點,工具制造越精細復雜,間接活動就越多種多樣,腦力勞動也就從這里游離出來愈遠,發(fā)展得愈快。所以馬克思說:“勞動手段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fā)展程度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所在的社會關系的指示物”(“資本論”第一卷一九五頁)。制造工具本身仍屬體力勞動,不過是腦力勞動最初所以分化出來的一個起點罷了。

在原始社會,這兩種勞動,是采取手腦并用的方式,結合在同一勞動者的身上,而且還主要是結合在同一時間內的同一活動上。由于當時勞動條件很差,生產水平很低,人類的整個生活幾乎全部為直接生產生活資料的必要勞動時間所占據(jù),沒有或很少自由勞動時間使人們能夠從事改進勞動條件的比較間接的生產活動,工具制造很簡單粗糙,用腦力勞動的時間很少,因而這種結合是很原始的。隨著生產力的逐步發(fā)展,勞動工具的逐步改進,勞動的分化也就逐步明顯起來,開始是由同一勞動者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內從事不同的勞動,但只限于極少數(shù)勞動能力比較強生產經(jīng)驗比較多的人們中間發(fā)生作用,以后代代相傳,終于形成兩種勞動在兩種人們之間的分工,這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由于有了這種分工,就不斷推動生產力的

進步,同時也不斷展開了生產關系的矛盾??陀^事物的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走向自己的反面。勞動分工也不例外,從分工變?yōu)閷α?,從推動生產力變?yōu)樽璧K生產力,從促進人類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發(fā)展,變?yōu)榉梁θ祟惥裆詈臀镔|生活的發(fā)展,這就必然再發(fā)生革命,在新基礎上又再走向結合。這不是歷史的重演,而是螺旋式的發(fā)展。特別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僅使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和對立發(fā)展到了頂峰,也使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各自間的分工發(fā)展成為畸形,它推動了為它以前一切時代所不能達到的社會的生產力,也造成了為它以前一切時代不能設想的人類片面性,因而也就集中了為它以前一切時代所不能比擬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物統(tǒng)治人,是死勞動統(tǒng)治活勞動。資本家把勞動手段當作資本,當作支配活勞動力和吸收活勞動力的死勞動,在勞動過程中與勞動者相對立。把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精神能力轉化為資本對勞動的支配權,以與勞動者的筋肉勞動相分離。在簡單協(xié)作上,各個勞動者的共同活動和統(tǒng)一意志,是表現(xiàn)為站在他們外部的別一個人即資本家的意志和權力,來和他們相對立。手工制造業(yè)把勞動者化為一個畸形體,把各人分割為部分勞動的自動機,把人看做只是他自己身體的一個斷片,把物質生產過程的精神能力,當作別人的所有物,當作支配勞動者的權力,和勞動者相對立。機器大工業(yè)則使勞動者從幼時起即變?yōu)闄C器的一部分,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極度疲乏,抑壓精神的多方面作用,不許心身兩方面有自由的活動,把科學當作一種與勞動分離并為資本服務的獨立的生產能力來利用,把科學、自然力、社會勞動與機器體系相結合,和機器體系一道,構成統(tǒng)治勞動的主人的權力(參看“資本論”第一卷三九七、四三五、五一二各頁)。這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下體力勞動的基本情況?!安粌H是工人,而且直接或間接剝削工人的階級,也都因分工而被自己的活動的工具所奴役:精神空虛的資本家,為自己的資本及自己的利潤欲所奴役;律師為自己的化石似的法律觀念所奴役,……一般的‘有教養(yǎng)的階級,為各種地方限制性和片面性所奴役,為自身肉體上和精神上的近視性所奴役,為自已殘缺的專門教育和終身束縛于這一專門技能的事實所奴役”(恩格斯:“反杜林論”三四八頁)。這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下腦力勞動的基本情況。階級與分工是互相依存的,作為階級劃分基礎的是分工法則?!耙麥缥覀兊南嗷リP系同個人的分離和對立、個性對偶然性的屈從、個人的私人關系對共同的階級關系的屈從等等這樣一種制度,歸根到底要取決于分工的消滅。”(“馬思列斯論共產主義社會”一三四頁)階級的存在,最初主要是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所引起的,因而階級的消滅,仍當最后由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的消滅才能徹底完成,“解鈴還是系鈴人”。就是在經(jīng)濟上資產階級被消滅了,資產階級法權仍然寄托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上,如長期不消滅這個差別,不消滅這個法權,資產階級的思想影響乃至政治影響仍將長期發(fā)生作用,久而久之,可能危及經(jīng)濟基礎的變質。

因此,在社會主義階段應當著手,到共產主義階段必須達到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就在于使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者知識化,人人都參加體力勞動,人人都參加腦力勞動,一部分時間參加體力勞動,一部分時間參加腦力勞動,逐步消除由于分工和分離所造成的相互間的片面性,使勞動者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提高到新的水平。所謂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容,就是使勞動者從奴隸變主人,也就是從人對人的奴役,物對人的奴役,精神對人的奴役,自然對人的奴役,翻轉過來,變?yōu)槿藢θ似降鹊囟汲蔀樯鐣闹魅?,都成為物的主人,都成為精神的主人,都成為自然的主人。所謂“主人”,就是把“自發(fā)”的勞動變?yōu)椤白杂X”,的勞動,把“自在”的勞動變?yōu)椤白詾椤钡膭趧?,把客觀必然性的勞動變?yōu)橹饔^能動性的勞動,把外在“異己力量”的勞動變?yōu)閮仍凇白晕覍崿F(xiàn)”的勞動。這就是如恩格斯說的“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爸灰藗兪翘幵谧匀话l(fā)生的社會里,因而只要是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分裂的事實存在著,因而只要活動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發(fā)的分工,則人類本身的行為就成為與人對立的異己力量,它控制著人,而不是人支配著它?!保ā榜R恩列斯論共產主義社會”一三三頁)“在生產自發(fā)地發(fā)展起來的一切社會中,……不是生產者支配著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支配著生產者。在這樣的社會中,每種新的生產的杠桿,必然地轉成為生產資料奴役生產者的新工具?!保ǘ鞲袼梗骸胺炊帕终摗比?八頁)原始社會的勞動,是一種外在的自然必要性的勞動,即在主觀上帶盲目性的勞動。階級社會的勞動,是一種外來強制的勞動,是一種在對抗條件下的勞動,所以,勞動始終使人感到厭惡,認為不勞動才是自由和幸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它被看作是個人本身提出來的目的”,“變成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因而這是真正的自由”的一種勞動;這種勞動確立了勞動和享受的同一性,也建立了主觀和客觀的一致性。原始社會的勞動,使人類第一次從動物界分離,但未脫離從自然界所受到的奴役;階級社會的勞動,雖因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減少來自自然界的奴役,但又為彼此的對立性和

片面性所奴役;“只有一個按計劃生產和按計劃分配的自覺性的社會生產組織,才能在社會方面把人們提升到其余動物之上,也如生產一般已在單純生物學方面提升了他們一樣?!保ā榜R恩文選”第二卷七五頁)這才使人類最后脫離被奴役的動物狀態(tài)。因此,只有消滅階級對立、消滅舊的分工、消滅生產資料對人的奴役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夠“使得一方面誰都不能把自己在生產勞動(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中所應參加的部分,推到別人身上,另一方面,生產勞動供給每人以全面發(fā)展并運用自已一切體力智力的可能”。于是,生產勞動“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是解放人的手段”,“生產勞動從一種重負,變成為一種快樂”(“反杜林論”三一O頁)。這就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共產主義勞動的本質,與原始社會的結合有何共同之點呢?

四、今天怎樣看待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勞動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是將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事,但在今天條件下,勞動又苦又臟又累,時間又長,怎么能成為人的生活第一需要呢?當然,要使勞動普遍地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第一需要,確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事,這需要許多重要條件,必須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才能逐步實現(xiàn),本文在后面還要詳細討論這個問題。但是,這并不是說今天就不應該向著這個方向去奮斗,更不是說我們今天不應該拿這個思想和行動來教育青年和全體人民。目前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為這個理想和行動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客觀條件,但更重要的乃是主觀條件。只要人們以革命的精神對待勞動,樹立起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風格,就會自覺地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地去從事勞動,不僅不回避而且勇于爭取到那種在某些人看來是又苦又臟又累的勞動場合去,和困難作斗爭。我們現(xiàn)在已不是為剝削者勞動,而是為自己,為社會勞動。而且,所謂苦、臟、累 ,工時長短,永遠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今天某些繁重艱苦的勞動,在我們的祖先看來就是異常輕松的。雙輪雙鏵犁比刀耕火種,不是輕松舒適得多嗎?但比機械化電氣化卻又是艱苦繁重的。人是與勞動同生,勞動又是與艱苦同生;人們不斷克服困難,又不斷遇到困難;不斷解決舊問題,又不斷提出新問題;不斷創(chuàng)造新事物,又不斷改革舊事物;不斷變舊為新,又不斷變新為舊;不斷追求幸幅,又不斷自尋難題;生活就是幸福與艱苦矛盾的統(tǒng)一。人類始終生活在無窮矛盾之中,始終生活在不斷革命之中。人類整個歷史就是一部同自然和社會兩方面作艱苦奮斗和幸福追求的歷史。人就是這樣生活過來的,世界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起來的,歷史就是這樣發(fā)展下來的。這就是人的命運!舊社會的不覺悟的人盲目服從這個命運,新社會的覺悟了的人自覺掌握這個命運,這是不同的;不能避免這個命運,這又是相同的。回想我們的老祖宗,“燧人氏鉆木取火”,這在現(xiàn)在看起來,是“小玩藝兒”,但在那個時候,是多么一件大事??!不知花費了多少萬年的歲月,犧牲了多少人的性命,才換來了一個不“茹毛”、不“飲血”的幸福!同志們!你們想逃避又苦、又臟、又累的勞動嗎?那么我們就要求您答復一個問題:過去的歷史是怎么來的?今后的歷史又將向哪里去?我們只有奮起身來,迎接苦臟累,改變苦臟累,學習祖宗燧人氏,為后代造點福??s短勞動時間辦法只有兩條:一是提高勞動效率,二是人人普遍參加勞動?!霸趧趧訌姸扰c勞動生產力不變的時候,勞動越是均等地分配于社會一切有工作能力的成員間,一個社會階層越是不能把勞動的自然必要性,由他自己轉嫁于別人,社會勞動日中必須用來從事物質生產的部分就會越是縮小,個人從事自由活動,精神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時間部分就會越是增大。從這方面看,勞動日縮短的絕對的限界,就是勞動的普遍化?!保ā百Y本論”第一卷六五一頁)“在大家參加勞動的情況下”,就足以使勞動時間“減到非常短促的……程度”(“反杜林論”三一O頁)。更重要的是:我們青年人對艱苦繁重的勞動應該采取什么態(tài)度?毛主席說:我們對困難“不能采取‘不承認主義。我們要承認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作斗爭。”(“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一一六二頁)越是艱苦,越是困難,就越到這些地方去,與困難作斗爭,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改造客觀世界,并在勞動過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另一種態(tài)度則相反,對困難低頭,逃避困難,把勞動看作苦事,厭棄勞動。這兩種態(tài)度,反映兩種世界觀。毛主席又說:“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斗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庇终f:“艱苦的工作就象擔子,擺在我們的面前,看我們敢不敢承擔。擔子有輕有重。有的人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揀輕的挑。這就不是好的態(tài)度。有的同志不是這樣,享受讓給人家,擔子揀重的挑,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后頭。這樣的同志就是好同志。這種共產主義者的精神,我們都要學習?!保ā懊珴蓶|選集”第四卷一一六0頁)正因為勞動條件還不好,就更需要有志氣的青年投入這些勞動中去,改變這種狀況,創(chuàng)造更好的勞動條件。這樣,才是自覺的勞動態(tài)度,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生產水平和人們思想覺悟的迅速提高,以便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使勞動普遍地成為人的生活第一需要。

(未完待續(xù))

猜你喜歡
勞動人類生產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用舊的生產新的!
人類第一殺手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熱愛勞動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xiàn)生產交付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饶阳县| 方城县| 南岸区| 关岭| 招远市| 寻乌县| 万山特区| 苏州市| 南丹县| 嵩明县| 恩施市| 连州市| 蓬安县| 汉中市| 纳雍县| 沾益县| 双峰县| 蓝田县| 福贡县| 宣恩县| 盐城市| 育儿| 古交市| 河北省| 同德县| 上高县| 哈密市| 宜丰县| 石嘴山市| 铜山县| 弥勒县| 松阳县| 高州市| 霍城县| 南昌县| 巫溪县| 邳州市| 砀山县| 方城县| 海安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