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國棟
今天,主要是美蘇兩個超級核大國爭霸。它們天天喊裁軍,實際上天天在擴軍。它們加緊研制和改進現有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胺謱蕉鄰楊^”的出現,就是美蘇擴軍備戰(zhàn)競爭的結果。
去年六月,美蘇兩國出于他們爭霸世界的需要,既爭奪又勾結,簽訂一個所謂防止核戰(zhàn)爭“協定”。蘇聯領導人對這個協定大吹大擂,把它說得天花亂墜,說什么這個協定是“世界和平的巨大里程碑”,妄圖欺騙世界輿論。但是,據報道,這個“協定”的墨跡未干,蘇聯就加緊進行地下核試驗,加速發(fā)展起“分導式多彈頭”來了。美國也不甘示弱,它國內紛紛叫嚷要花更多的錢,改進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美蘇兩國拼命爭奪核優(yōu)勢,說明它們談判是假,爭奪是真。它們之間的你爭我奪愈演愈烈,這就是當前世界不得安寧的根源。
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美、蘇兩霸內外交困,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已處于“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它們的核武器再多,也嚇不倒世界各國人民。
什么叫“分導式多彈頭”
那么,究竟什么叫“分導式多彈頭”呢?我們就從這談起吧。
近十幾年來,攻擊戰(zhàn)略要地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不斷提高,彈頭的威力也不斷加大。有矛就有盾,因此,專門攔截彈道導彈的所謂“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也相應地發(fā)展起來。為了對付這種防御系統(tǒng),彈道導彈又采用了許多“突防技術”,以圖躲開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攔截進入攻擊目標區(qū)。反過來,針對突防技術的發(fā)展,防御系統(tǒng)對其突防手段的預警、識別和攔截技術又有所提高。這樣,導彈和反導彈,“突”與“防”的技術手段也就不斷得到發(fā)展。
隨著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不斷發(fā)展,彈頭已不能可靠地攻擊預定的目標了,因此,作為突防手段之一的“多彈頭”就出現了。
多彈頭的概念始自六十年代初期。就是一個大的母彈頭中裝有一簇小的子彈頭,當母彈頭飛到一定地點后就將這一簇子彈頭放出,奔向各自的目標。
導彈采用多彈頭以后有如下幾點好處:一是彈頭多,使敵方反彈道導彈不大可能同時攔截所有來襲的子彈頭,提高了突防能力。二是在總威力相同的情況下,子彈頭是分散爆炸的,如果其落點控制的好,會產生比單一彈頭更大的攻擊效果。三是多彈頭較為靈活,可以集中攻擊一個戰(zhàn)略目標,也可以同時攻擊幾個軍事目標。
多彈頭導彈的分類
多彈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叫作“散彈式多彈頭”。另一類叫作“分導式多彈頭?!?/p>
散彈式多彈頭的特點,是母彈頭和子彈頭都沒有制導也不能做機動飛行,它的所有的子彈頭都散布在單一的彈道附近一個小范圍內,因此所有的子彈頭只能共同攻擊一個區(qū)域性目標。子彈頭的釋放是這樣的:即在主動段終點,母彈頭脫離運載火箭之后,到達某一預定點,就按順序飛一段距離釋放一個子彈頭,直到投完為止。一簇子彈頭便以這種方式投在彼此間相距數公里或數十公里的目標上(如題頭所示)。這種投放方式簡單,但靈活性差,命中精度也較低。
分導式多彈頭的特點是母彈頭或子彈頭有制導,能做機動飛行,因此各子彈頭都有自己的攻擊目標。它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母彈頭可制導,而子彈頭沒有制導,也不能作機動飛行,這是一種目前已裝備了導彈的初級的“分導式多彈頭”(見圖一)。再一類是不但母彈頭可以制導,子彈頭也可以制導,并能做機動飛行。這是一種正在研制中的所謂“真正的分導式多彈頭”。
圖一初級的分導式多彈頭示意圖
“分導式多彈頭”又叫作“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的武器系統(tǒng)。它的初級形式就是當母彈頭與運載火箭分離后,母彈頭上帶的叫做“末助推控制系統(tǒng)”的小型動力操縱裝置就開始工作,修正彈道主動段的發(fā)射誤差,按預定程序對母彈頭的速度和方位做精細調整,然后順序地投放子彈頭。子彈頭被投放后,不再進行制導,而是按慣性飛向預定的目標。每投放一個子彈頭后,末助推控制系統(tǒng)還可以使母彈頭做機動飛行,改變彈道,重新調整母彈頭的速度和方位,再投放下一個子彈頭。子彈頭投完后,末助推控制系統(tǒng)還能使母彈頭以某一預定軌道再入大氣層來欺騙對方的防御系統(tǒng),讓真正的核子彈頭更易于突破對方反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攔截。(見圖二)。
為了進一步加強突防能力,提高彈頭的命中精度,加大母彈頭釋放出來的子彈頭間的距離,就需要每一個子彈頭都具有自己的制導系統(tǒng)和做機動飛行的裝置,也即是前面講過的“真正的分導式多彈頭”。它是初級形式的分導式多彈頭向高一級的發(fā)展。
圖二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武器系統(tǒng)示意圖
多彈頭導彈的制導
洲際導彈做為一種攻擊戰(zhàn)略目標的武器,不管它裝的是單一彈頭還是多彈頭,都希望它的有效載荷即彈頭的重量盡可能地大。因為這意味著有可能增大彈頭的威力或子彈頭的數目。但提高攻擊效果光靠加大彈頭的威力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提高彈頭的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
對于普通的單一彈頭的導彈來說,要提高它的命中精度,主要地是通過提高火箭制導系統(tǒng)的精度來達到的。這種導彈攻擊目標準確與否,主要地取決于彈道主動段終點導彈的速度及方位等彈道參數控制得精確與否。制導系統(tǒng)的精度高,就可以保證獲得較為精確的主動段終點的彈道參數。
為了提高突防能力而采用分導式多彈頭時,很可能因為母彈頭或子彈頭做機動飛行,而使導彈主動段終點所獲得的精度大受損失,甚至全部失掉。這時,就需要在主動段結束后能繼續(xù)對彈頭進行制導,即要有“中段、末段制導”。有了中段、末段制導,還可以降低對主動段終點精度的要求。所以,除了繼續(xù)提高制導系統(tǒng)的精度外,采用中段制導和末段制導也是提高導彈命中精度的重要途徑。
“中段制導”可以在改進現有制導系統(tǒng)的精度后,沿用主動段的制導系統(tǒng),比方說用慣性制導系統(tǒng)?,F在正在研制的一種中段制導系統(tǒng),是利用星光進行制導來校正主動段的誤差,校正導彈在中段飛行的彈道。
“末制導”也是搞出真正的分導式多彈頭的主要關鍵。要求它能在彈道末段,即子彈頭投放后通過諸如慣性制導及其他自動尋找目標裝置,更精確地將子彈頭引向各自的目標。
制導系統(tǒng)是導彈上帶有關鍵性的一部分,也是相對地比較脆弱的一部分。它既要保證導彈的命中精度,又要不致因彈頭做劇烈地機動飛行而失效,考慮到對方的反彈道導彈大都是帶核彈頭的,就尤其要使制導元件有抗核爆炸效應的能力。而且為了使導彈的有效載荷盡可能地大,就希望彈上的其他裝置,其中包括制導系統(tǒng)盡可能地小些、輕些。為此,目前制導系統(tǒng)的研制大都朝小而輕,堅固而可靠方面努力。
雖然洲際導彈技術上比較先進、復雜,但它的規(guī)律是可以被掌握的,它的作用也是有局限的。絕不象美帝、蘇修吹噓得那樣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