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因
弁言
躬逢“四害”,書亦遭災(zāi)。劫后檢存,所余無幾。夜深偷讀,頗有遐思。結(jié)繩以記,藏之野墓?!八暮Α奔瘸?,乃稍加整理,名之曰:《劫余書屋散簡》。今公之于世,一以示不忘十年長夜,一以慶旭日又復東升。
不怕神威與內(nèi)心自由
據(jù)說,伊壁鳩魯曾經(jīng)強烈地吸引過馬克思。因為這個哲學家有一個奮起反對宗教壓迫的“能動的原則”:
“不懼神威,不畏閃電,
也不怕天空的驚雷。”
比起陳阿大之流的斷喝來,驚雷算得了什么。比起深夜破門的抄家來,閃電算得了什么。比起信口點名之后,就使你馬上“失蹤”的某種“首長”的威風來,神威算得了什么。因此,比起“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屹立于兇風惡浪之中的無產(chǎn)階級老革命家來,伊壁鳩魯實在算不了什么英雄。
黑格爾承認,在羅馬世界統(tǒng)治者的暗無天日的壓迫下,當個人精神上的一切美好崇高的事物都受到橫暴摧殘的時候,個人的內(nèi)心自由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我輩蟻民,當不了在兇風惡浪中屹立不動的英雄,無已,就只好縮在一角,做個保持著“內(nèi)心自由”的“隱士”了。但是,還得經(jīng)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說夢話,把內(nèi)心自由變成枕邊自白,以致泄漏天機,得罪“首長”,招來滅門之禍。
然而,不管怎樣,我們必須做到:有朝一日回憶起這一段駭人聽聞的歷史時期時,能和托馬斯·曼在《我的時代》中所說的那樣,無愧地說一聲:“對于它,我從來沒有曲意奉承,而且,無論在我的藝術(shù)上、政治上、道德上,從來沒有對它卑躬屈節(jié)?!?/p>
敵人的優(yōu)點與戰(zhàn)友的缺點
一八四三年十月二十三日,馬克思寫給費爾巴哈一封信,請費爾巴哈為《德法年鑒》創(chuàng)刊號寫一篇批判謝林的文章。信里提到:“即便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也應(yīng)該承認他的一切優(yōu)點?!?/p>
肯于和敢于承認敵人的一切優(yōu)點,這正是馬克思之所以為馬克思。
弗蘭茨·梅林說:“在社會生活中,再也沒有比那些心胸偏狹的激進的空談家更惡劣的假道學了。這些人披著美德這件破外衣,肆無忌憚地詆毀那些眼光敏銳而富于自由思想的人,僅僅因為他們能夠理解歷史生活的更深刻的聯(lián)系?!泵妨终f:“馬克思永遠是站在后一種人這一邊的,尤其是因為他根據(jù)親身經(jīng)驗深知那些‘有德行的人是怎樣一種人?!?/p>
你想,那些超左派的“假道學”,一看到這種論調(diào),還能混得下去嗎?無怪乎到后來,他們的某些信徒兼騎士,索性撕掉假面具,要給馬克思、恩格斯貼一百張大字報了。
“不見佳”和“細看亦不佳”
宋荔裳小時讀《史記》,一個老學究見了,問所讀之書是誰的大作。宋答道:司馬遷。老學究又問:這位司馬遷是進士還是舉人?宋答:既非進士,又非舉人。老學究拿起《史記》翻了翻,把書丟在桌上,說道:“亦不見佳,何用讀為?”
在中不了進士、舉人的老學究眼中,進士、舉人,那還了得!能作為范文的東西,當然非出自進士、舉人之手不可!何物司馬遷,既非進士,又非舉人,居然敢自不量力,信筆涂鴉,誤人子弟!說是“亦不見佳”,還幸虧老夫子厚道哩!
假使說,三家村老學究,孤陋寡聞,識見卑下,如此作為,情有可原的話,那么,堂堂的明代前七子之一何景明的類似行徑,就未免有點那個了。
何景明很看不起宋人的書和宋人的詩,甚至認為:“宋人書不必收,宋人詩不必觀?!蓖瑫r代的楊慎不服,試舉宋人張文潛的《蓮花詩》和杜衍的《雨中荷花詩》,問何景明此乃何人所作。何一看詩寫得很不錯,就說,一定是唐人的詩。楊慎告以出處。何景明感到下不了臺,“沉吟久之,曰:細看亦不見佳?!?/p>
好個“細看亦不見佳”!為什么不見佳呢?決不是因為何先生細看了一下,看出了毛病,而是因為何先生知道了那是宋人之詩,他擺脫不了成見。
嗚呼!雖是好詩,只因是宋人所作而非唐人所作,就“細看亦不見佳”了;雖是好文,又因是司馬遷所作,而并非進士、舉人所作,就“亦不見佳”了。真是:詩人而豈可不為唐人乎?文人而豈可不為進士、舉人乎?
防老于未衰
不要以為我將在這個題目下面大談長壽法,我想說的只不過是《太平御覽》四百九十九卷里所載的一個笑話。
一個平原陶丘氏,娶了一個渤海墨臺氏女。這個女的長得很漂亮,結(jié)婚后,兩小口子過得挺不錯??墒亲雠龅囊娏艘淮握赡改镏?,竟莫明其妙地要跟老婆鬧離婚。老婆沒辦法,只好回娘家。但大概是出于好奇心吧,臨走時,敬請男方解釋一下趕走老婆的原因。哪里知道,原因竟是:看見丈母娘老了以后并不可愛,心想自己的老婆老了不也就是這么個熊樣嗎?于是,興趣索然,就決心不要老婆了?!皩崯o他故”云云。
天下之大,真是無奇不有。
怕老婆老了以后會和丈母娘一樣并不可愛,因此,要離婚。
如果怕自己老了會和自己的父親大人一樣龍鍾、窩囊,不就應(yīng)該趁早自殺嗎?
多少人出于防老于未衰、或者防患于未然的考慮,做了一些蠢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