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堂
初學化學的人,往往苦于記憶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解除這種苦惱,需要找到科學的記憶方法。
和其他學科一樣,化學中許多東西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但也有一些東西,聯(lián)系不是很直接或很少聯(lián)系,只能靠多次重復,強化記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許多師生創(chuàng)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F(xiàn)簡單介紹幾種,供大家參考。
歌謠式即把本身聯(lián)系很少的材料編成“順口溜”,賦予它們外在的音韻和節(jié)奏,使材料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增加趣味性,便于記誦。如“常見元素化合價歌”:
一價氫、鋰、鈉、鉀、銀,
二價氧、鎂、鈣、鋇、鋅,
銅、汞一、二,鐵二、三,
碳、錫、鉛在二、四尋,
硫為負二和四、六,
負三到五氮和磷,
鹵素負一、一、三、五、七,
三價記住硼、鋁、金。
用八句歌謠,概括了二十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包括固定價和可變價)。又如“鹽的溶解性歌”:
鉀、鈉、銨鹽、硝酸鹽;
氯化物除銀、亞汞;
硫酸鹽除鋇和鉛;
碳酸、磷酸鹽,只溶鉀、鈉、銨。
只用四句就概括了八類鹽在水中溶解與不溶的情況。
這些歌謠,是初學者的“拐杖”,在初學階段,不失為事半功倍的記憶方法。
縮略式這是在需要記憶的材料中找出一些關鍵性或概括性的字眼,做為提示或“中介”,以點帶面的方法??s略又可分為“提示縮略”和“概括縮略”。
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搞清電子得失與“氧化——還原”的關系,并判斷哪種物質(zhì)是氧化劑、哪種物質(zhì)是還原劑是很重要的。我們即可記住這樣的縮略結構:“失—氧—還”。它的意思是:“失電子的物質(zhì)—一氧化了——該物質(zhì)是還原劑”。這是“提示縮略”的例子?!笆А?、“氧”、“還”這三個關鍵性的字眼即可引起我們對整個意思的聯(lián)想,起了提示記憶的作用。
又如要記住煉鐵的主要化學反應以及煉鐵高爐的構造,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三個五”。即煉鐵過程有五個主要化學反應(C+O2高溫CO2↑,CO2+C高溫2CO↑,F(xiàn)e2O3+3CO高溫2Fe+3CO2↑,CaC3高溫CaO+CO2↑,CaO+SiO2高溫CaSiO3高爐有五個部分(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高爐共有五個進出口(鐵礦石、焦炭與溶劑石灰石的人口,進風口,高爐煤氣出口,出渣口,出鐵口)。我們又可把煉鋼過程概括為:“降碳,去磷硫,調(diào)硅錳”。這都是“概括縮略”的例子。
我們?nèi)粘Uf的“五講四美”,“比學趕幫”等等,就是應用縮略式的方法,它表達簡明,便于掌握。
類比式這是把相關的事物進行對比或?qū)φ?,從而把握事物各自的特點和聯(lián)系的記憶方法。一般是通過列表的方式進行類比。如對物質(zhì)的分類;化學反應的類型;分散體系的類型;化學鍵的類型;各種類型鹽的水解;原電池與電解池的對比;同主族元素性質(zhì)的比較;同周期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各類烴的結構、性質(zhì)、制取、用途的類比;烴的衍生物的類比等等。
類比的過程即是對材料歸納總結的過程。它有利于把握相關材料間的聯(lián)系與異同,增強記憶,有利于把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做到融會貫通。
分組記憶法初學者學習元素符號時,為了記住它們,可以按元素周期表中各族的分類來識記,先背名稱,再默符號,一族一族記憶,這就是分組記憶的方法。在記第四周期過渡元素時(第21—30號元素),可以將這10個元素分為兩組,每組五個來記。記憶金屬活潑順序表,可將18個元素分為四組:鉀、鈣、鈉、鎂、鋁;錳、鋅、鉻、鐵、鎳;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分組時,則盡量采取能使個體間有一定聯(lián)系的分法(如同族元素);對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個體(如金屬活潑順序),則取便于斷句(5個一組)的分法。
對于化合物分子式的識記,如果記住了各元素的化合價,自然就易于掌握。而化學方程式的識記,則最好結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來記,這比把一大堆方程式集中起來記要有效得多,猶如記外語單詞時最好結合句子或課文來記一樣。這樣做是把機械識記盡量附著在意義識記上,將提高記憶的效率。
當然,任何好的方法都不能代替學習的刻苦與勤奮,但采用適當?shù)姆椒ㄓ洃洠瑢μ岣邔W習效率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