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陳
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奴隸制的開始。夏朝為夏部落所建。夏人活動的中心區(qū)域在今河南西部的河、洛流域,他們很早就居住在這里。
禹建立夏朝后,第一個建“都”之地在陽城。關于這一點,自古以來沒有異議。但陽城在哪里?卻說法不一。有的說在河南,也有說在山西。而說在河南的,也有兩地,一說在今登封縣告成鎮(zhèn)附近,一說在今開封市內??坚尮盼墨I資料,似以陽城在登封縣境內為可信?!短接[》稱:“夏都陽城,嵩山在焉?!薄稘h書·地理志》、《水經注》的記載亦可作為佐證。
1977年,在登封告成鎮(zhèn)西頡水和五渡河之間的王城崗上,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了屬于河南龍山文化時期的城墻槽遺址。這個遺址的文化堆積層從上到下分別為:春秋、西周、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河南龍山晚期文化,再往下,便是城墻基槽,它直接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文化遺存所迭壓和破壞。城墻用夯土筑城,已發(fā)現(xiàn)城的南墻和西墻及其西南城角。從其規(guī)??矗@不是一般房屋建筑的夯土墻基,應是一座城堡建筑遺址的部分遺跡。這座城堡,可能就是禹都陽城。
作出這個判斷,首先是時間上的依據。從城墻基槽普遍為河南龍山晚期文化層所破壞看,它應比晚期稍早。城墻夯土層內所包含的陶片不僅證明了這一點,而且還證明,它比河南龍山文化中期較晚。就是說,它的建筑年代,應在河南龍山文化中期與晚期之間。據碳14年代測定,屬于河南龍山文化中期的王灣三期文化,距今為4340士145年,而二里頭一期文化距今為3870士115年或3850士130年。王城崗城墻基槽遺址既介于二者之間,其絕對年代自然應在距今4340士145年和距今3870士115年之間了。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距今4100年前。王城崗城墻基槽遺址的建筑年代正好在這個范圍之內,說它是夏初的建筑遺跡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次是地理位置上的依據。從有關古文獻關于陽城的記載看,“夏都陽城”的位置總是同嵩山、箕山、潁水和五渡河密切聯(lián)系著。在嵩山之南、箕山之北及潁水與五渡河的會合處發(fā)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陽城,從這座古城往西,在五渡河西岸的王城崗上找到了大體相當于夏初的城墻基槽遺址。這種同文獻記載相符的地理位置不能不使人認為,這里也許就是禹都陽城。
(摘自《中原文物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