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夏日的清晨,一只老鷹在高空怡然自得地翱翔,它先往閃光的地方飛行,接著又從云層向下俯沖,落在低矮的雞棚上。這位“鳥中之王”,不知是為了給可憐的雞棚增光,還是在四周找不到合適的歇腳處,就索性在雞棚上飛來飛去,總是不離雞棚。
一只雞看見了,便不服氣地對它的同伴說:“老鷹憑什么讓人尊敬呢?它飛得那么低,沒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飛,也能躲在雞棚上,一點也不含糊?!彼€喋喋不休地嘮叨,鷹的腿短眼小,其貌不揚,和其他鳥兒一樣,又和雞飛得一樣低,今后可不要把它看得太高貴了。
鷹聽見了雞的這番話,便說:
“你說的只有一部分道理:
老鷹有時比雞還飛得低,
但是雞卻永遠也不能飛向天際!”
這個故事,源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鷹和雞》。在寓言的結尾,克雷洛夫寫道:“當你批評比你強的人時,不要徒費心思吹毛求疵,卻要看到他們偉大、堅強和聰明的地方,如果可能,還要向他們學習,趕上他們?!边@段話,非常準確地點明了這篇寓言的主題和寓意。
后來,“鷹有時比雞還飛得低”這句話,成了成語,流傳極廣。意思是:英雄盡管有時會出現(xiàn)失誤,但仍不失其本色。
(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外國成語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