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益大
人生在世,總希望能結(jié)交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青年人熱情純樸,血氣方剛,尤其喜歡交朋友。當(dāng)你伸出友誼之手,換取了一顆真誠相待的心,可以與他傾吐知心的話,做起事來有人相幫,這時候,你會獲得一種幸福之感。
然而,結(jié)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這就是荀子所說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這是因為,“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無數(shù)的事例證明:朋友的好壞,對青年人的品行影響極大,有的甚至?xí)鹬鴽Q定性的作用。
古之君子,對于交朋友這件事總是認(rèn)真對待的。魏晉時有個叫管寧的讀書人,與華歆在園中種菜,見地上有塊金子,管寧照樣鋤地不停,華歆卻拾起來看了看才扔去。后來,兩人在一起讀書,門外恰好駛過大官的馬車,管寧仍然專心致志讀下去,華歆卻丟掉書出門觀看。通過這兩件事,管寧覺得華歆這個人貪慕錢財,熱衷功名,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便與他絕交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管寧割席”的故事。當(dāng)然,用今人的眼光來看,不給教育幫助,單純地用絕交的辦法對待華歆,似乎有點過分,但管寧選擇朋友時這種嚴(yán)肅的態(tài)度卻是值得肯定的。管寧為保持自己純正的節(jié)操,避開了名利思想嚴(yán)重的人,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義?,F(xiàn)在,有的青年人只講義氣,不重志向,誰給我好處,就跟誰好,甚至在公共場所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輕率相交。由于不善于識別那些假朋友,受騙上當(dāng)之事屢屢發(fā)生。希望青年們能記取這類教訓(xùn)。
對于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應(yīng)該如明代學(xué)者蘇浚所說,做“緩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而不能當(dāng)“利則相攘,患則相傾”的“賊友”。王安石有個好朋友叫孫少述,素來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詩相贈:“應(yīng)須一曲千回首,西去論心更幾人?”引為知己。但當(dāng)王安石當(dāng)了宰相后,孫少述卻一直不與他往來,大家議論紛紛,以為他們斷交了,孫少述卻自有想法。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丟掉了宰相職務(wù),到地方上做小官,這時孫少述又對他熱情相迎。兩人見面,互相寬慰致意,彼此暢談經(jīng)學(xué),樂而忘返,直到暮色蒼茫,方才依依惜別。事情傳開,人們才知道孫少述對朋友高尚真摯的情誼。
朋友間由于各自個性、習(xí)性、特點不一樣,在交往中要絕對不發(fā)生分歧、摩擦是極為罕見的。如果發(fā)生了矛盾怎么辦?
歌德與席勒之間的友誼向來為人稱頌,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這兩個同時代的大詩人的最初關(guān)系并不是融洽的。歌德比席勒年長十歲,當(dāng)席勒還是個小青年的時候,歌德已名揚天下。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華并不亞于年長的歌德,二十一歲就以劇作《強盜》一舉成名,接著又寫了《陰謀與愛情》等三出風(fēng)靡一時的悲劇,成為有名的青年悲劇作家。文人難免相輕,兩人相處便不如從前那樣自如,感情上也產(chǎn)生了距離。不過,歌德畢竟具有偉大的胸懷,他欽佩席勒的長處(席勒能夠不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專心致志努力創(chuàng)作),他決心追上同時代的年輕人。五年之后,他與席勒重新相會,并以誠摯的心靈開始深交。他對席勒說:“你給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為詩人復(fù)活了?!贝撕螅瑑扇嗽趯懽魃隙啻斡H密合作,成為終身好友,死后還同葬在一起。歌德的虛心好學(xué)、克己待人,彌合了他與席勒之間的裂痕,使他們的友誼的基礎(chǔ)打得更深更扎實。
培根說:“在智慧提供給整個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獲得友誼為最重要的?!鼻嗄耆巳绾螕裼眩绾谓⒑桶l(fā)展友誼,以上這些前人的事跡,也許可供借鑒。
(摘自1982年7月6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