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中 馮學君
無論是高考前的復習還是平日的學習,一旦緊張起來就會感到頭暈腦脹,吃不下,睡不香,身上也感到疲乏無力。有的同學把這些歸納為“虛”,于是就四處搜尋能“補”的藥。由于職業(yè)的關系,常常碰到一些學生詢問;“有什么藥能補?”“什么補藥最好?”甚至有些同學見人參再造丸中有“人參”二字,便當做“補藥”而服,弄得啼笑皆非。
如何正確看待“虛”?又怎樣使用補藥呢?祖國醫(yī)學認為“補”是針對虛證而言,即“虛則補之”,所謂“虛”是指正氣虛,也就是體內抵抗力降低,機體功能活動力減弱。一般出現(xiàn)在病后、產(chǎn)后、慢性病或年老體質虛弱。臨床中可見到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心悸氣短、脈象虛而無力等。在辨證的原則指導下虛證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等情況。它們在病理上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因而在治療上雖補而各有異。選藥時就要嚴格加以區(qū)分。氣虛益氣,血虛養(yǎng)血,陰虛滋陰,陽虛助陽。如人參能益氣,龍眼肉能補血養(yǎng)血,枸杞子能滋陰補腎,肉桂能助陽益火。因此不管是單味藥還是由這些藥配成的中成藥,其功能主治都是不一樣的,決不可以濫服,更不要根據(jù)藥的商品名稱誤解。就拿“人參再造丸”來說,其功能是祛風、通絡、調氣活血;用于中風癱瘓,手足麻木,拘攣,筋骨酸痛等證。如果把它當作補藥,豈不是風馬牛不相及了嗎?再如養(yǎng)血安神丸、參芪補漿、補腦益腎片、安神補心丸以及十全大補丸之類的藥都有一定的治療范圍,切不可亂服。學生時代,一般身體健康,體質好,機體的各種機能活動旺盛,就是說:“正氣十足”不需要用藥來補。因為誤服補藥可能會出現(xiàn)頭昏,口舌生瘡,流鼻血等不良反映。
既然不能服補藥,那么對于上述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這些癥狀一般是由于大腦過度緊張,精力過分集中,視力的疲勞以及久坐后的勞累所致。根據(jù)我們的體會,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適當?shù)男菹?。這其中包括適當?shù)捏w育活動,如做操、打球以及聽聽廣播和音樂。這樣可以使大腦及身體得到放松,既可以恢復記憶力和精力,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特別是自學的同學,在學習時最好50分鐘休息一下,切忌連續(xù)作戰(zhàn)或開夜車。因為這樣會使癥狀加重,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對于有頭暈,失眠的可以做做自我按摩(按摩風府、風池、太陽、內關等穴位),一般都會有所好轉。如果經(jīng)過按摩或休息仍不能減輕的話,可以配合吃一些藥,但這決非一定要吃補藥。而是要找醫(yī)生“對癥下藥”。
可能有的同學要問:“難道學習緊張、腦力體力消耗均增加,就不能補嗎?”當然可以補,但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藥有性味功能不同,誤服有害無益,而食補味美無害。因此特別是我們的家長,在孩子學習緊張時,要重視一日三餐的調膳。一方面要有充足的主食來提高熱量,另一方面要增加些雞蛋、牛奶和肉類等,這些食品不但能向人體提供所需要的優(yōu)質蛋白質,而且有些還能提供大腦組織代謝所需要的重要物質,如膽堿、卵磷脂等等。此外,還要注意維生素的攝入。多增加一些水果和蔬菜等。這樣做一般都可達到補的目的。
綜上所談,只是針對身體健康的同學而言,至于患有各種疾病的同學,需補與否,還是請醫(yī)生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