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儔
苗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它的來源與三苗有關(guān)。三苗是堯舜時的部落。三苗的“三”是當時一些部落的傳統(tǒng)稱謂,除三苗外,還有如九黎、五雉之稱。三苗曾反舜,舜命禹伐之,雙方交戰(zhàn)三十天,最后議和。三苗之族由“北”(今河南汲縣、湯陰一帶)遷到三危(今洮河流域直至蘭州一帶),這是西系苗族的起源。另有一部分苗人向南遷徙,居住在洞庭、彭蠡區(qū)域,是為南系苗族的起源。
由“北”遷到三危的西南苗族,因勢孤力弱,不能不作復(fù)興的打算。由于他們是姜姓的一支,與當?shù)刂車慕帐峭澹瑸榱松?,遂恢?fù)姜姓的稱號。對外雖稱姜人,對內(nèi)仍自稱“苗”。夏殷之際,把“姜”字改為“羌”字,稱姜人為羌人。苗族在商代,和商朝有聯(lián)系。到了周代,因周族原出姜姓,苗族也是姜姓,是同族之親。苗族與周人國境相接,最初是友好和睦,后來就成為軍事同盟了。秦漢時代,苗族勢力更為發(fā)展,但都包涵在羌族的歷史中。羌族有向南遷徙的,由現(xiàn)在的甘肅、陜西,經(jīng)過四川,一部分到云南,一部分到貴州。貴州西路和云南的苗族就是這樣來的。他們公開的族號為羌,族人自稱為苗。
遷到洞庭、彭蠡之間的南系苗族,沒恢復(fù)原來的姜姓,仍以苗族稱號相傳。殷代、周代、春秋之際及東漢時期,苗人受到撻伐侵逼,逐漸向西南遷徙,一部分遷到今之越南、老撾、泰國、緬甸之間,仍舊自稱苗族。大部分則遷到貴州,定居于湖南、貴州的沅、澧兩江之間。
總之,可以說,貴州乃是西系和南系苗族的一個總匯點。
(摘自《民族研究》)
(題圖: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