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明
有的人記憶力好,能“過目成誦”,甚至有的象棋高手可以不看棋盤與人對弈。這種高超的記憶力實在令人驚嘆。但是,這種記憶力是可以練就的。比如,打電報的聲音,外行人聽來只是一串串“嘀嗒”聲,而內(nèi)行人聽來則是一個個字;一篇文章在初學(xué)的兒童眼里,是一個個獨立的字,而在大人的眼里,卻是一句句有機聯(lián)系的話。我們從生活中的這些小事可以看出,外行人和兒童是部分記憶,而內(nèi)行人和成年人卻是整體記憶。
整體記憶又稱“板塊”記憶。如果把一篇文章中的字視為“點”的話,那么詞、句、概念等則是“塊”。腦中存貯了許多詞組、句子和邏輯關(guān)系后,就可看到一個字而“預(yù)知”一個詞,見到上句“預(yù)知”下句,達到“一目十行”。當記憶新事物時,許多內(nèi)容腦中已有,無須重記;而對于少量要記的,卻又可以以熟推生、以老帶新。翻譯人員之所以能在外賓講完一大段話后,立即翻譯出來,就是發(fā)揮“板塊”記憶的作用,因講話的連續(xù)性不允許他逐字記憶,而必須按句子或一段話的中心意思去整體記憶。
一個人頭腦中積累的這種“板塊”越多,就越容易記得快、記得牢。這就是“過目成誦”的秘訣。
(田禾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