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冕
古詩中常見用同一偏旁(主要是形符)的字于一句詩甚至一首詩中,稱為“聯(lián)邊詩”。如漢武帝君臣柏梁臺聯(lián)句中的“柤梨桔栗桃李梅”。劉伯溫《雪鶴篇》中有“鸞鹓鳥鴻鶉鵠翚,鷺鶚鸛鵲鷢與鵗?!蓖ㄆ?lián)邊的如黃庭堅的《戲題》:“逍遙近道邊,憩息慰憊懣。晴暉時晦明,謔語諧讜論。草萊荒蒙蘢,室屋壅塵坌。僮仆侍倡側(cè),涇渭清濁混?!泵烤湓娋饔猛黄缘淖?。
“口字詩”與聯(lián)邊詩類似而稍有差別,它是通篇同用帶有“口”的字,如:
口字吟蔡邕
囂囂官閣路,靈靈谷口閭。
誰知名器品,語哩各崎嶇。
從每句每字都有“口”字這一點來看,它屬于聯(lián)邊詩,但這些口字在每個字中并不都是一個偏旁,更不一定是形符,因此,又不同于聯(lián)邊詩。四句詩全用帶“口”的字,這還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另列一格,以引起同好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