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躍
日本創(chuàng)造學會的村上幸雄提出,人的創(chuàng)造思維過程分兩個階段:一是“發(fā)散”階段,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以突破原來的知識圈。二是“收束”階段,對各種新奇設想進行整理、分析,并根據價值觀進行判斷。從發(fā)散到收束,由收束再發(fā)散,這樣多次循環(huán),創(chuàng)造活動的全過程才能完成。
美國著名的科學史家?guī)於鲃t認為,發(fā)散式思維與收斂式思維對于科學進步是同樣重要的。他說:“這兩種思維方式必然會發(fā)生沖突,因此要善于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張力。這種張力正是我們進行最好的科學究研的首要條件?!?/p>
日本的圍棋棋圣藤澤秀行說:“有個高段棋手,棋譜看得最多,只要擺出二、三十步,就能說出來是誰和誰下的一盤棋,可他的棋還是不行?!?/p>
在科學研究中,也常??梢钥吹竭@種“棋手”。他們讀了很多書,可謂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科研成績平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缺少自己的東西。
棋譜是要看的,但高明的棋手并不是靠棋譜取勝;科學的創(chuàng)新者應該博采眾長,自成一格。
據說,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走路時因只注意抬頭觀察星辰,不小心掉進了坑里。有人譏笑他能認識天上發(fā)生的事,卻看不見自己腳下的東西。
對這個傳說,黑格爾別有評論。他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處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
(胡江英摘自《科學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