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和
現(xiàn)代生活中,削發(fā)為僧者已屬寥寥。但自前幾年武打片《少林寺》推上銀幕以來,電影和電視上屢屢出現(xiàn)武功高強、鶴發(fā)童顏的古寺主持、方吏、法師之鏡頭或故事。于是,僧人多壽之謎,帶著幾分迷信色彩,成了人們茶余酒后閑談、討論的話題。
有人查閱有關資料,英國僧侶肯塔伊·江,竟然壽高185歲。有的史料還證實,世界長壽冠軍之桂冠,應該戴在中國唐朝的慧昭和尚頭上——《歷代高僧生卒年表》里這樣記載:“慧昭,男,五二六年生,八一五年卒,終年二百九十歲?!?/p>
僧人多壽之秘,絕非因僧人信佛或信佛有方所致,亦絕非由于僧人隱居在名剎古寺內煉、食“仙丹”、靈藥而成。因為僧人亦是人,畢竟亦是血肉之軀,生老病死是不能為宗教信仰所左右的自然規(guī)律。何況,世界上也并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令人長壽的仙丹妙藥。
僧人多高壽之謎,不妨從下列幾方面去探索:
第一、終生吃素與飲食養(yǎng)生。眾所周知,僧人忌葷戒腥,飲食戒律嚴格,三餐飲食有節(jié)。吃的是五谷雜糧、四時果蔬以及豆類、花生、蜂蜜、香菇、木耳、板栗和植物油,上述天然的植物性食品,提供僧人足量的植物蛋白、不飽和脂肪酸、糖類、多種維生素、鉀、鎂、粗纖維等養(yǎng)分,顯然有利于人體預防便秘、肥胖、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患。雖說目前科學家們認為長壽飲食不等于長期吃素,飲食養(yǎng)生關鍵在于堅持葷素合理搭配的平衡膳食。但歷代僧人多高壽,歷代帝王多短命,顯然與前者食素之優(yōu)有利于延年,后者貪嗜膏粱厚味無助于延壽有關。
第二、居住環(huán)境良好。大凡僧人居住的寺廟,多建筑在居高臨下、門前開闊、山青水秀的風景勝地,周圍環(huán)境往往綠樹環(huán)抱,一片郁郁蔥蔥。建于都市內的,亦常選擇林木繁茂的幽靜處所。由于這些地方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既無噪音,又少受到污染,故能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三、念經坐禪是僧人日日如是的基本功,早晚的練拳習武,則是不少寺中人的必修課。據(jù)現(xiàn)代研究,念經坐禪時須全身放松,排除雜念,做到意念歸一,清心寡欲,使精神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趨于高度協(xié)調,增強了機體各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收到了近似氣功療法“通經絡,調氣血”之妙益。至于練拳習武,象少林寺僧人那般日日練功,練出個“天下武功出少林”,更體現(xiàn)了“養(yǎng)生莫善于習動”的體育健身意義。再說,挑水、砍柴、登山,也為寺中僧人生活所需,對身體筋骨無疑是一種運動養(yǎng)生的鍛煉。
有靜有動,有張有弛,修身養(yǎng)性,鍛煉筋骨,應視為僧人的長壽之道。
男子短壽的四個因素
尹立喬
上個世紀人們已注意到:女人的平均壽命比男人長。統(tǒng)計資料表明:差距大約為2~8歲。
原因是什么?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男子壽短的因素有四個:
1工業(yè)化對男人的危害性較大,發(fā)生意外事故的機會較多。例如,汽車,摩托車等吸引著青年男性,他們發(fā)生車禍的機會也就多些。據(jù)蘇聯(lián)資料,莫斯科市1982年死于意外事故的,男性青年就占60%。
2從生物學觀點看,男人的機體較女人缺少生命力,而生命力差就壽短些。
3男性明顯地較女性擁有損害健康的各種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等。
4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女性較男性關心自己的健康,他們經??瘁t(yī)生和詢問有關衛(wèi)生保健問題。在預防疾病和注意保健方面較男人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