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景霞
原發(fā)性肝癌(簡稱肝癌)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號稱“癌中之王”。此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往往難以發(fā)現,多數患者會出現肝區(qū)疼痛,肝腫大和食欲減退、乏力、腹脹等消化道和全身癥狀,一旦經超聲波、甲胎蛋白等檢查明確診斷,則已往往到了中。晚期。
全世界每年約有數十萬人死于肝癌,我國每年約有10萬人死于此癥。據文獻統(tǒng)計,病人從出現癥狀起至死亡,平均生存期為4~6個月左右;而從確診治療開始,平均生存期僅2個月左右。當然,少數病人也有存活較久的。醫(yī)學家認為,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施行手術切除,仍然是當今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為什么肝癌難治療呢?其主要原因有:(1)惡性程度高,對各種化學治療藥物均不甚敏感;(2)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功能差,大大限制了抗癌藥物發(fā)揮作用。(3)經肝動脈栓塞或肝動脈結扎,雖可以斷絕癌細胞的營養(yǎng)而使之壞死,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由于肝藏有大量的側枝循環(huán),臨床上外科醫(yī)生無論單獨結扎或栓塞那一個血管,癌腫也常能得到血液供應,從而導致治療失敗。
可敬的治療肝癌的專家們,經過不斷的探索,找到了既能選擇性地有效地殺傷癌細胞,又不至傷害正常的肝組織的方法。這就是神奇的“生物導彈”治癌法。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肝臟外科肝臟研究中心,在基礎同位素實驗室等部門積極協助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了對肝癌組織具有高度親合性的碘化油為載體,聯結以放射性核素125I和化療藥物阿霉素、絲裂霉素等抗癌物質為“彈頭”,使碘化油攜帶的“彈頭”能選擇性地擊中癌組織內,并較長期地滯留其內,從而達到長期殺滅癌細胞的目的。這種只殺死癌細胞而又不損害正常組織的“多彈頭導彈”遠較以抗體為載體進行導向治療的方法為優(yōu),其針對性強、副作用小而療效高,為肝癌的導向治療開辟了以非生物學物質為載體的新領域。用這種方法治療晚期肝癌48例,都收到了顯著療效。這種方法獲得了198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例1:×××,65歲,男性患者。被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手術探查時已肝硬化明顯,癌腫較大,肝門部(6×6厘米)后葉(7×7厘米)與術前B超及CT檢查結果相符,經125I一碘化油混合抗癌乳劑治療兩次后,歷時3個月,全身情況改善,腹痛癥狀消失,B超及血管造影檢查提示癌腫消失,10個月后隨訪患者仍健在。
例2:48歲男性患者,肝右葉癌腫8×8厘米,伴有黃疸和少量腹水,經125I-碘化油抗癌乳劑治療后三個半月,CT復查見腫瘤已縮小為4×4厘米,甲胎蛋白由陽性轉為陰性,病人黃疸、腹水消退,后又經手術切除腫瘤,至今已生存1年余。
有的專家認為,這種“多彈頭導彈”療法,可能是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治療肝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