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劍琴
當今農村,農藥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因而人們接觸農藥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并且于無意中波及到兒童,甚至嬰幼兒。由于嬰幼兒接觸農藥的方式多為間接性和被動性,不為人注意,其中毒癥狀多不典型或者較為輕微,加之不會用語言表達,故易于被人們疏忽而延誤有效診治,輕者長期處于慢性中毒狀態(tài)而不治,防礙生長發(fā)育和臟器功能障礙;急重者誤診誤治導致夭亡,不可不慎!
一、怎樣識別嬰幼兒農藥中毒呢?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就應該考慮到嬰幼兒有可能為農藥中毒:
1、呼吸性農藥中毒,嬰幼兒的周圍環(huán)境使用了農藥。田野、旱地、森林上大面積噴灑農藥,空氣中難免不受污染,雖然這種污染程度很輕,對成人來講,也許微不足道,但對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豈能說不是威脅!嬰幼兒往往會通過呼吸,吸入這種污染的空氣,把揮發(fā)性農藥吸入體內導致中毒。特別是使用農藥戶,對已啟開瓶蓋尚有余藥的瓶口封蓋不嚴,造成藥液外漏和揮發(fā),致使室內空氣中農藥含量增加。嬰幼兒在這種環(huán)境中,更易于吸入中毒,夏季尤甚,年齡、月齡愈小,中毒愈快愈深。
2、消化道性農藥中毒。有些農戶,把裝過農藥的空瓶亂丟,往往被無知的幼兒當作玩具,使殘藥污染手指、食品、飲料,也有直接誤服殘余農藥,造成農藥中毒;有的農藥,如70%濃度的402油劑,呈黃褐色,其色澤酷似雙寶素、止咳糖漿等,易于混淆而誤服。由于其味異,故一般小兒誤服量不多。有的母體乳房被污染或母親中毒,小兒吸乳后中毒。
3、皮膚性農藥中毒。使用農藥不慎,使衣物、布匹、用具受到污染,而又未及時妥善清洗干凈,后又與嬰幼兒衣物放置在一起,污染了嬰幼兒衣物,使用這些污染的衣物(如穿著,作墊布或包裹),致使小兒皮膚直接接觸污染源,通過皮膚和呼吸道吸入毒物,積蓄致慢性中毒;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對農藥的全面了解,誤以為外用農藥不會中毒,而用農藥滅虱、滅蚤、滅蚊,把農藥灑在臥室四周地面、床鋪、褥墊,甚至將農藥涂在頭發(fā)上給小兒消滅頭虱,而致急性農藥中毒。
二、如何防范嬰幼兒農藥中毒?
1、購置的農藥和藥具應妥為保管,應與食品、飲水、飲具嚴格分開放置,防止誤食誤用。
2、農藥污染物、具要徹底清洗后分類處置,盛過農藥的包裝物不得再包裝食品和小兒用品,以免小兒間接接觸。
3、禁止小兒進入農藥噴灑區(qū)域及其下風環(huán)境和下游池塘嬉戲、游泳、玩水。
4、小兒臥室及其活動場所嚴禁放置農藥、藥用農具和已污染的物品。嬰兒和新生兒住室既要保持空氣新鮮,又要防止室外已污染的空氣進入室內。
5、所有接觸嬰幼兒的人員,全身衣物和身體必須絕對沒有沾污農藥;乳母應禁止接觸農藥,保持其衣物、體表和乳汁不受污染。
6、小兒稍感不適,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并且向醫(yī)生提供嬰幼兒所處環(huán)境細節(jié),以便提醒醫(yī)生注意農藥中毒的可能,尤其是夏季,要切實防止誤診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