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
每一個人都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向往不同的擁有。如果有智慧(或者能夠阿Q),也就可用不同的欣賞來彌補:
(1)沒有書法家的才華,買一本帖來欣賞,不等于擁有了嗎?
(2)所住的公寓沒有綠地,走到公園不就擁有了大自然了嗎?
(3)自己買不起名畫,到故宮觀賞,不就是擁有了歷代精華嗎?
這些例子中的欣賞勝過擁有,或者共有勝過私有,有一個基本前提:這個社會要能夠提供高品質(zhì)的公共財(如公園、博物館、公共交通……)。當(dāng)社會無法提供時,個人就無法欣賞,只能選擇擁有(例如在既無良好公共交通,又少禮貌、可靠的出租汽車下,不得不買車)。如果連擁有(從干凈的空氣到公正的司法)也無法取得時,就不得不考慮出走或移民。
一個要得到人民支持的政府,必須要有效率地提供現(xiàn)代化的公共財。但是必須指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公共財!也只有當(dāng)一個社會擁有了豐富而多彩的公共財之后,個人的欣賞才容易展開。
一旦我們真正擁有了欣賞的氣質(zhì),我們就會立刻變成最知足的人;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愈來愈可愛、愈來愈人性化了。
社會上之所以還會有一毛不拔的守財奴,就是他兩只眼睛的焦距都集中在擁有。這些人是患了共享的色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