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鄭新秀
伏暑期間,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大,常會(huì)產(chǎn)生口渴、頭昏、胸悶、心慌、食欲減退、小便赤黃、身困力乏等癥狀,或發(fā)生一些與暑熱有關(guān)的疾病,如中暑、瘡癤病毒、腸炎、痢疾等。如能經(jīng)常食用一些有保健作用的粥,不僅能給機(jī)體補(bǔ)充營養(yǎng)和水分,而且能消暑降溫,減輕或去除病苦。這里特介紹12種,僅供大家選用。
一、綠豆粥: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渴防暑功效,以其50克、大米100克,加水煮粥,以白糖適量調(diào)食,每日1~2次,可清肝養(yǎng)胃,滋補(bǔ)機(jī)體,止渴消暑。
二、地黃粥:生地黃有滋陰養(yǎng)血功效,用其50克煎水濾汁,加粳米100克,生姜3片,煮粥食之,每日1次。冶中暑后陰液耗損,低熱不退,虛煩難眠等癥。
三、扁豆粥:扁豆有健脾養(yǎng)胃、化濕解暑功效,以其100克放清水中浸泡半天,然后加粳米100克和水適量煮粥食之,每日1~2次。治暑熱引起的身倦力乏、胸悶食少、頭重心煩、嘔吐腹瀉。
四、翠衣粥:翠衣即西瓜皮,具有清熱解暑、消炎降壓、利尿通淋功效,以其100克(去老皮)切碎,加小米100克和水適量煮粥食之,每日1~2次。治苦夏(又叫疰夏)、暑熱、腎炎、高血壓、小便赤黃等癥。
五、萵筍粥:萵筍利五臟、通經(jīng)脈、開胸膈、利小便,有健腦、涼血、開胃、增乳、抗蟲蛇毒之功效。用其100克去皮切碎,加大米100克和水適量煮粥食之,每日1次。治胸膈脹滿,小便不利,乳汁不下,蟲蛇咬傷。
六、赤小豆粥:赤小豆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以其100克,粳米10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之,每日1~2次。治熱癤瘡毒、水腫、小便赤黃。
七、仙人掌粥:仙人掌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疼作用,用其50克去針切碎煎水濾汁,加大米100克煮粥食之,每日一次。治暑熱中毒,胃積火熱,消化不良,腸炎和痢疾。
八、馬齒莧粥:馬齒莧清熱解毒,抑制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生成,用其50克洗凈切碎,加小米100克和水適量煮粥食之,每日1~2次。治中暑、心熱腸燥、濕熱瀉泄、痢疾腸炎,還可防治心血管病。
九、薄荷葉粥:薄荷葉具有解熱、生津、潤腸功效,用其10克煎水濾汁,加大米100克煮粥食之,每日1~2次。治體積火熱、中暑、熱感冒、腸胃熱。
十、公英二花粥:蒲公英和二花(金銀花)都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分別用其90克、30克煮水濾汁,加大米100克煮粥食之,每日1次。治乳腺炎、瘡癰癤毒、眼結(jié)膜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
十一、菊花竹葉粥:菊花具有散風(fēng)清熱、平肝明目功效。竹葉具有清心、利尿通淋功效。用菊花30克、竹葉50克煎水取汁,加大米100克煮粥食之,每日1次。治外感風(fēng)熱所致的頭昏目赤、發(fā)熱心煩、口渴等。
十二、石膏竹葉粥:生石膏具有清火之功效。用生石膏40克、竹葉30克煎水濾汁,加粳米100克煮粥,以白糖調(diào)味食之,每日1次。治中暑口渴、心煩、小便赤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