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戈
清末重臣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陰人,曾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等,拜東閣大學士(亦稱相國、中堂),封恪靖侯。他從幕客起家,以致封侯為相,不曾為人寫過一封推薦信。他曾對人說過:“若是人才,我自會好好安排,決不埋沒;如其不才,薦與別人,敗我清名,貽禍他人,我決不干!”因此就是好友故舊也不敢貿(mào)然開口向他求寫一份薦書的。
光緒初年,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亂后,被任為軍機大臣,權(quán)傾一時。他有一故人之子黃蘭階正以知縣候補福建,數(shù)年不得實缺,郁郁不安,想到左宗棠如今權(quán)勢顯赫,或能念舊,前去拜謁當有所獲,于是便收拾一番,欣然入京。
好不容易得到左宗棠接見,左宗棠開口便問:“你即是某人之子嗎?”黃蘭階連忙答是。左宗棠又問來京干什么。黃蘭階恭恭敬敬,以實相告,并再三懇求給予幫忙,哪怕是給他片紙只字也行。誰知左宗棠毫不客氣地說:“你在家有田不耕,有書不讀,就那么羨慕作官嗎?當官真的有那么好嗎?實話給你說,你要是拋棄做官之念回歸故里,我還可以良田十畝相贈,否則的話,你就別妄想了!”說得黃蘭階無言以對,惶惶而退。
幾天后,黃蘭階漫步京城街頭散心,來到文化集市琉璃廠,偶爾發(fā)現(xiàn)攤上有人摹擬左宗棠字跡,寫在成形的扇面之上,留著上款,以待購者,不禁心頭一動,暗喜此實奇貨可居,自有妙用,便叫攤主在上款題上“蘭階”二字,購了一把,高興地帶回了福建。
這一天正是衙參之期,下屬都來參見總督。黃蘭階漫不經(jīng)心地拿出所購之扇不時搖拂,神態(tài)悠然自得。時已入秋,天氣涼爽,總督見狀大感不解,便問道:“外面天氣熱嗎?”黃蘭階趁機答道:“不是不是,我剛從京師回來,左中堂系我父親好友,屢蒙接見,并以此扇見贈,感激不盡,故此不忍舍棄常帶身邊!”總督接過看了一番,果是中堂筆跡,便暗暗記下扇上名字。事后,總督把此事告知幕友,幕友沉吟道:“左公生平不為人作薦書,此番所為,莫非是借此扇暗寓其意?”總督點點頭表示同意。不久便懸牌公布,讓黃蘭階到某處填缺當官。
第二年春天,這位“慧眼識珠”的總督入京面圣之余,拜訪了左宗棠,寒暄之后,便舊話重提,說道:“黃蘭階為公故人之子,才具可用,已授補某缺了!”左宗棠想了一會,帶著不無鄙夷的口吻說道:“是他呀!去年還曾來求我寫薦書呢!我以為像他那樣的人才,總督大人怎會湮沒不用?”
總督不了解當時情況,此時聞言更是誤會其意。只道是當時左宗棠對黃蘭階寄予如此深之期望又不便明言,故有扇面題字相贈之舉,所以暗嘆自己的明智判斷,回閩之后,對黃蘭階更是另眼相看,不到一年又任命他為福建汀、漳道道員。而這一切的內(nèi)幕,左宗棠始終蒙在鼓里,不得而知。黃蘭階騙官居然得逞,說明封建統(tǒng)治官場之腐敗。
(責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