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宣
米芾,北宋時有名的大畫家,江蘇蘇州人。他出身貴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讀書過目不忘,8歲學顏帖,10歲便能寫碑刻。但他不愛科舉,最愛書畫。每入畫室,終日不出。
米芾30歲左右,前往鎮(zhèn)江游玩,到了鶴林寺,登上一座小閣樓,只見遠處重巒疊峰,氣勢磅礴;山頭云霧繚繞,變化萬千,這樣好的景色,還是第一次看到,便向和尚討來紙和筆。凝神望著窗外,或放眼遠望,或閉目沉思,如醉如癡,手里的筆卻在空紙上點點戳戳。沒有多大工夫,忽聽站在身邊的和尚連聲喊道:“妙!妙!妙!……”米芾趕忙把眼光從窗外收回來,再朝宣紙上一看,自己也大吃一驚:原來,宣紙上竟出現(xiàn)了一幅別具風格的山水畫,這山和云霧全是用水墨點染而成,窗外的景色和宣紙上的畫渾然一體,虛實難分。米芾覺得畫了不少的畫,從未畫過這樣的得意之作,便在畫上題了《鶴林煙云》四個字,寫上名字,蓋上印章。哪知寺里的老和尚竟跟米芾要這幅畫。米芾躊躇了片刻說:“講心里話,我這幅畫真舍不得送人。既然和尚喜歡,我就只好割愛了?!焙蜕幸宦牳吲d得連聲口念:“阿彌佗佛,多謝施主!”米芾接著說:“畫送給你,但有個條件,我想跟住持要塊寶地,砌幾間茅屋,常到這里來小住。我死以后,也葬在這里,但愿我的靈魂化為伽藍神,永遠替鶴林看守山門?!焙蜕幸宦牐瑵M口答應了。
從那以后,米芾就筑起幾間房子,定居北固山的甘露寺旁。此處三面臨江,近有金山和焦山,遠方大江空濛,每逢雨后欲霽,曉煙繞繚之時,江面云氣漲漫,二山若紫金,如浮云,山嶺飄幻,林樹隱現(xiàn),寺觀出沒,氣象萬千。米芾朝夕對景眺望,注意瞬息萬變的云山,攝取自然神理,用畫《鶴林煙云》圖的水墨點染技法作山水畫,久而久之,形成了獨特的“米家山”畫法,而《鶴林煙云》成了“米家山”的畫法的代表作。
徽宗崇寧初年,愛好書畫的皇帝趙佶,很欽慕米芾的才氣,召他人京擔任太常博士,預觀內(nèi)府書畫。不久,米芾出知無為軍(安徽),可他不拘小節(jié),從濡須水中取了一塊怪石,放在州治庭中,設席拱拜,耽玩不舍,結(jié)果被罷了官。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再度召米芾入京,授予禮部員外郎,讓他鑒賞內(nèi)府名畫,世人稱之為“米南宮”。
米芾深感宮中拘謹,伴君如伴虎,多次請求辭職,徽宗不準,他就佯狂玩世,故作癡顛,在徽宗面前反穿袍袖,跳躍舞蹈,落筆如云,龍蛇飛動,人們稱其為“米顛”。不久被蔡京等人參奏,罷去都中之職。米芾歸里一年后,因病去世,享年57歲。葬于丹徒長山。
(責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