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國詳
宋元醫(yī)家、養(yǎng)生家在老年保健的原則和方法方面都有所發(fā)展。宋神宗時(1085年),陳直撰《養(yǎng)老奉親書》,共15篇。元朝鄒鉉另加部分內(nèi)容,合為《壽親養(yǎng)老新書》。該書內(nèi)容詳盡,是我國最早的老年醫(yī)學專書?,F(xiàn)取其精華,供老年朋友們借鑒。
順時奉養(yǎng)
陳直指出,老年人要“依四時攝養(yǎng)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四季變遷、晝夜更替都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人的生命活動應該遵循自然界的規(guī)律,適寒暑、安居處、調剛柔。調整自己情緒、體力、智力的節(jié)律,就能保持與自然界同步的優(yōu)良狀態(tài)。春陽浮動,乍寒乍熱,易發(fā)宿疾,謹防外感,衣著不可暴去。盛夏不宜縱意當風,任性食冷。秋深,草木黃落,多有傷感,宜平心靜氣,多尋樂事。冬日,保暖為先,宜避風刀霜劍之鋒芒。
資氣者食
陳直曰:“主身者神,養(yǎng)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氣血盛,氣血盛則筋力強,故脾胃者五臟之宗也”,“其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若生冷無節(jié)、饑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因此,提出“老人之食,大抵宜溫熱、熟軟,忌其粗硬生冷”。鄒鉉主張:“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這很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點。
強調自我保健
《壽親養(yǎng)老新書》有詩云:“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y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一則強調精神心理攝養(yǎng);二則提倡自我保健,自我愛護,自我負責。陳直語重心長地說:“凡喪藏兇禍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驚,悲哀憂愁不可令人預報……暗昧之室不可令孤,兇禍遠報不可令知,輕薄婢使不可令親”。他認為“紅杏難禁雨,青松耐歲寒”。他提出養(yǎng)生的五件事:“靜坐第一、觀書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與良朋講論第四、教子弟第五”。他主張尋十樂:“讀義理字、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他提倡“樂見善人,樂聞善事;樂道善言,樂行善意;聞人之善,如佩蘭蕙”。
用藥平和
老年人氣色已衰,精神減耗,施用藥力較猛方藥,欲速則不達,反而危及生命。<壽親養(yǎng)老新書)提出:老年人醫(yī)藥調治應采取“扶持”之法,即用溫平、順氣、補虛和中、促進食欲之方來調治,切忌峻補猛瀉、只求一時之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