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祥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為什么旁邊沒有云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喲,你為什么還不到來?”一首在五十年代風靡全國的電影插曲《敖包相會》,曾使多少聽眾如醉如癡?又讓多少熱戀中的少男少女被歌中描繪的美妙意境迷戀傾倒?
敖包,蒙古語,意為“石堆”。早在兩千多年前,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用石頭堆成路標或牧場的界標,以此在浩瀚的草原上辨識方向,區(qū)分游牧交界之所在。后來,游牧民族把敖包當做神靈的住所來祭祀。在信仰它的民眾心目中同樣有著圣潔的位置,蒙古民族至今仍保留著祭敖包“招福”的習俗。
在遍布內蒙古的無數(shù)個敖包中,錫林浩特市敖包山上的敖包,堪稱敖包之最。錫林敖包山雄踞錫市市區(qū)與郊外的分界處,其大小近似北京城內的景山,其形狀恰如一頂武士的頭盔。一山獨立,方圓數(shù)十里皆是平坦的草原。從南看,市區(qū)的額爾敦大街中軸線正對著山頂中央的敖包,清帝乾隆御筆賜名的貝子古剎傍山而建,人文景觀與自然造物渾然一體;山北,潺潺的錫林河依山流淌,碧波般的草原一望無垠,勾勒出美不勝收的塞外畫卷;山頂,有建于清代的巨型敖包五座(中間一座尤其高大),每座敖包上部均插著柳條,中央立有幡桿,頂端碩大的銅鑄飾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數(shù)公里外亦可見到。在青山綠樹和藍天白云的托襯下,敖包山愈加顯得壯觀、神秘、吉祥。當?shù)厝苏f,草原上正是有這座突兀的小山,先人們才選此地址建了敖包;有了敖包山,才有了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的貝子廟;有了貝子廟,才有了如今是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的錫林浩特市。
八十年代初,敖包山被辟為公園,成為當?shù)夭豢扇钡木坝^。如今,敖包山以其秀美的身姿熱情地迎接來此相會的雙雙情侶和前來“招?!?、觀光旅游的每一位客人。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