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同
●談話的目的是要交流信息和情感。但當信息的內容尚未完全明了時,聽話的人總是先通過察顏觀色來辨認說話人的情感。常言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比較理智的成年人之間的談話尚且如此,更別提與情感尚未成熟的孩子們談話了。于是,在我們振振有辭的時候,是否要常想想:
與孩子談話時,最關鍵的一環(huán)就在于孩子如何將這些談話同他自己以往的經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如孩子在你身上得到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較多,諸如:樂觀、熱情、善良、同情、尊重、堅韌、寬容等,在聽你談話時自然會產生這樣的聯(lián)想和感受。反之,若是他與你相處時大多為消極的感受,那么即使這次你是在“好話好說”,他想的卻是“你又來了”,而使你的言辭毫無效力。單憑這一點,就有理由斷言:我們平時真的應該著力于在家里創(chuàng)造出一種良好的情感氛圍。
在此基礎上,考慮孩子的特點,了解并注意總結與孩子談話中的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就會更進一步提高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效果。這里,我對家長與孩子談話時的方式方法提一些建議:
一曰“動之以情”
就是說,談話內容要付之于感官,盡可能用你的話語描述而不要論述。描述要有觸覺、有聲音、有味道,有氣氛的渲染,還要能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這樣才會使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回應。請看下面這個父親是如何用自己學生時代的經歷激勵孩子的:
父親:……我簡直不敢相信校長會念到我的名字,同學們都回頭看我,我才相信是真的。我的心怦怦地跳,腿也不聽使喚了。可一想,不能讓同學們小瞧了自己。一狠心就站了起來,大步走上主席臺。嘩……周圍一片掌聲、喝彩聲……領獎下來,同學們把我團團圍住了,那么多手向我伸過來,前邊、后邊、左邊、右邊……我握手都忙不過來了……啊!我要知道是這樣,當初就是再苦點兒、累點兒,也沒什么了不起。我從來沒那么得意過。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孩子:還沒有過。
父親:能想像出來嗎?
孩子:能。
父親:想像和體驗味道可大不相同,那種感覺實在是太棒了!依我看,你準會經歷那么一次的,只要你想。到那時咱們家也得大大慶祝一番,把你最好的朋友都請來。你說呢?
孩子:別忘了我們老師。
父親:那還用說!
二曰“同病相憐”
就是盡可能與孩子談雙方都熟悉的情況,認同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有了切實的感受,他們才會產生共鳴,才會體諒你的心情,你的話才會產生效果。
父親:“上次足球比賽,對方的前鋒在你們禁區(qū)摔倒了,你明明沒有碰到他,裁判卻非說你犯規(guī),結果被判罰點球,你們因此輸?shù)袅四菆霰荣?。隊友都過來責備你。還記得當時的感受嗎?當時爸爸就在看臺上,我看到……你的淚水銜在眼眶里,硬是沒有掉下來。可是,爸爸知道,你的心在痛哭……孩子,今天,你們校長和我談你在學校的表現(xiàn)時,我就是這種感受。
父親知道,這段經歷對孩子來說,真可謂刻骨銘心的痛,所以,通過喚起孩子對當時情景的聯(lián)想,使他切身體會到父親此時此刻的痛苦心情。孩子的心有了很好的預備,就好像撒種前的松土,你后面的話語才會真正進入他的心。
三曰“投其所好”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有著充分心理準備的領導,到基層征求下屬的意見。大家見他真心誠意,便開始直言不諱。開始,他還能鎮(zhèn)定自若,泰然處之。但后來批評意見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他也坐不住了,漸漸失去了風度,終于惱羞成怒,拂袖而去。這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人愛聽批評,即使是很有涵養(yǎng)的成年人。至于孩子,對批評更是“深惡痛絕”。他不愿意聽,你卻偏要講,那不是頂牛嗎?人人都愛聽贊美的話,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我們要多看孩子的長處,以正面鼓勵為主。
也許有家長會問:“難道孩子做得不好也要表揚嗎?”這個問題就要看你如何看待他們的“好”與“不好”了。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不要總是要求孩子做到盡善盡美,因為這使你只看到他的不足,他得到的自然都是批評;只要求孩子在不斷地努力,因為這使你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的長進,而他得到的將會是很多的肯定和鼓勵?!?/p>
即便是孩子的消極行為,我們也可能找出他積極的方面。比如:孩子很粗心,同時可能他也很大度;孩子很孤僻,可能他也很沉穩(wěn);孩子很遲鈍,可能他也很忠厚。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意識,孩子們也不例外。所以盡可能地成為他們的知己者,并由衷地去贊賞他們,就會使孩子們感覺到自我價值,并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而這些均為促使孩子不遺余力、奮發(fā)向上的基本因素。有一個全優(yōu)生,當人們問及他何以如此努力的秘訣時,他深情地說:“我父母總能發(fā)現(xiàn)我身上別人看不到的優(yōu)點,我覺得不能讓他們?yōu)槲沂?。”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就是:你要充分相信,孩子有從贊揚中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之處的能力。
四曰“欲貶先褒”
如果遇到非批評不可的情況,我們也要考慮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讓他感受到侮辱或貶低。我們可以先找到一個理由恭維他,把他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然后再告訴他“美中不足”。這就好比是一把筷子,你將其中一支捅下去一截,這一支當然就比其他的筷子低。如果你先將這支筷子捅上去一截,然后再將它按下去,所有的筷子就都一樣齊了。
一個女中學生違反校規(guī),穿了一件超短裙到學校,對這種情況老師是不能不管的。當她把這個女孩叫過來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圍攏過來看她怎么管。此時,那女孩的心理狀態(tài)也到了最敏感的時刻……
老師:哇!好漂亮啊!我很早就聽說你的審美觀與眾不同,今天看來果然名不虛傳。你們看,她裙子和上衣的顏色搭配得多協(xié)調!
女孩:老師,您喜歡嗎?(心花怒放地)
老師:很喜歡,真的很漂亮。可就是……裙子的長度嘛……
女孩:您是說,太短了?
老師:噢,你已經知道了。
女孩:我明天換一條長的。
老師:(親昵地摟過女孩,邊走邊耳語)你現(xiàn)在就回去換,我給你一節(jié)課的假。
你想這個女孩會對老師有敵對情緒嗎?我看感激還來不及呢!因為她就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才穿超短裙的,而且可以說,在來學校之前早就準備好要以“當眾挨批”作為代價的。但她卻萬萬沒想到老師會表示對她的欣賞。尤其是在大家面前的贊美之詞,著實讓她感到滿足和愉悅。她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雖然自己違反了校規(guī),老師卻在有意識地保護她的自尊。所以,即使是作為一種回報,她也會心甘情愿地做一次“犧牲”。
五曰“預支表揚”
有時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直接的表揚和恭維會很生硬或有“戴高帽”之嫌,若采用預支表揚的辦法也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父親:你知道你媽媽很喜歡整潔,如果你能將自己的房間收拾干凈的話,我會覺得這是你對媽媽的一種尊重。我也會感到非常高興的。
預支表揚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表現(xiàn)會受到周圍的認可和贊揚,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起孩子的榮譽感,使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成為這一贊揚的“欠債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