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潤翰 圖/瞿順利
去西雙版納,慕名到了傣寨。有姐妹倆把我們一行人讓到了她們居住的木樓上。我們?nèi)硕?,將所有的凳子都找來還不夠坐。我見兩姊妹身旁的一張小木凳空著,便伸手去拿。那做妹妹的開口了:“你坐了這張情人凳,就要到我們家做三年的苦役。”經(jīng)姊妹倆介紹,我才知道這小木凳可不是隨便坐的,只有男方對少女示愛時,才能坐這張凳子。經(jīng)過熱戀后,在女方家舉行婚禮,主婚人拿一根長的白棉線繞過新人的肩,拿兩根短線拴在新人的腕上,表示把靈魂拴在一起,永不分離。婚后,男方入贅做三年的苦役。
這是傣族的習(xí)俗,雖說是母系社會的遺風(fēng),可在我這個都市來的外人看來,這是一種對愛情表示忠貞的很好的方式。既然你心中有愛,并得到了,當然就渴望兩個人的心靈永遠的拴在一起,并為了這份愛情有所付出——不是空洞的許諾,不是金錢的交換,而是心靈為這份摯愛所役。
也許這是一種正在悄悄飄逝的近似古典的愛情,對現(xiàn)今不少以“不說天長地久,只要曾經(jīng)擁有”為時尚、把愛情當方便面來吃的人說,這簡直是對自己自由的剝奪,是對自己情感的奴役。聰明的求愛者們會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天涯何處無芳草”。愛情應(yīng)當是很感性的享受,她必須帶來愉悅,又何必自尋苦吃?這三年的時間,足夠談一次戀愛,結(jié)一次婚,而后再開始一段新的愛情體驗。三年的苦役、三年的守候、三年的身心相許相隨,又怎么讓人受得了?再說,雙方永遠的廝守和捆綁,對這些時尚的愛情弄潮兒來說,又是多么難耐的折磨呢!
可我卻喜歡這種可能被視為落伍的愛情。在我看來,說是苦役,并不全是身心上的勞作,更是心為愛所役。當我們意識到愛也是一種付出,需要背負起一份責(zé)任時,就會覺得愛的重量,豈可從“戲說”的角度去表白去演繹?愛情使我們享受到浪漫和甜蜜的滋味,同時也要求我們用自己的一顆真心,把重任甚至是以后的深深苦難扛在自己的肩上,不當愛情的逃兵或背叛者。
能一輩子心系一份恒久不變的愛情,用自己的肩膀托起心中的太陽,即使是苦役,那也是甜蜜的苦役。M
(責(zé)編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