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之
中國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出版發(fā)行的《寄青霞館弈選》一書收集了自明末清初始至清末民初為止的眾多此時間范圍內(nèi)的具有代表性棋手的棋譜,這些棋手均是在當(dāng)時名噪棋壇一時的人物?!都那嘞拣^弈選》一書共有十六卷,可以說是一本規(guī)模浩大的棋譜集成。其中收錄了中國棋手間的對局八百四十八局。
在本期,我們向大家介紹過伯齡。也有將其稱為“百齡”或“柏齡”的。
過伯齡出生于明萬歷十四年(一五八六年),其家是江蘇省無錫的名門。過伯齡本名是“過文年”,他自幼聰慧,少年時代喜愛讀書,從十一歲時開始學(xué)習(xí)圍棋,時間不長便在無錫當(dāng)?shù)貨]有敵手了。
有一次,高級官僚,圍棋高手葉向高來到無錫希望能與過文年一較高下,葉的圍棋水平是二品。在當(dāng)時,中國棋界按水平排列級別為從一品至九品,水平達(dá)到一品的棋手即為國手級棋手,二品棋手的棋力也就是僅次于國手級了,葉向高自恃棋力高超,想看一看過的水平到底如何。當(dāng)他見到過還只是個孩子時大吃一驚,待到他三戰(zhàn)三敗時,他的驚異可想而知。自此之后,過伯齡成為了江南一帶的著名棋手。在此之后,青年過伯齡曾前往北京鉆研棋藝。當(dāng)時在北京著名的國手林符鄉(xiāng)天下無敵,這與林激戰(zhàn)百余局棋,因其棋力略勝一籌而勝出,遂在年輕之時便贏得了“天下第一高手”的美名。
在明末清初時,社會的動蕩并未完全結(jié)束,過伯齡于是從北京回到無錫,此后,往來于江南一帶,由于其已處于棋界的最高位置,所以“宗師”之稱號隨之而來。
有關(guān)過伯齡回到無錫之后的諸多事情,在后世有很多內(nèi)容相異的傳說和記載。
一種說法是過伯齡為人溫遜謙和,品格高尚,在當(dāng)?shù)仡H受人尊敬,圍棋始終伴其一生,他與明朝和清朝的高官都有交往,除上面提到的葉向高之外,與錢謙益、程正揆、董中行、朱茂曙等名人學(xué)士多有交流和接觸。
另一種說法則是近乎完全相反的,說過伯齡返回?zé)o錫之后終日與酒相伴,不喜與人下棋,總是自己一個人獨樂于棋中。
還有一種說法便是雖然過伯齡亦不安于清貧,但是生活畢竟需要金錢,于是他便與人賭棋贏取大量的金錢,從中獲取一部分喝酒錢和生活費,剩下的錢則全都拿去賭博,直到輸?shù)揭晃牟幻麨橹埂?/p>
從以上的諸多評價之中,我們很難看出過伯齡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但這確實也為他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過伯齡在后人眼中還是個頗具魅力的人物。
在《寄青霞館弈選》一書中,收錄了過伯齡下過的十二局棋。
另外,在一七一九年刊行的徐星友所著的《兼山堂棋話》一書中收錄了過伯齡的二局棋,我們仔細(xì)研究過伯齡的這十四局棋,發(fā)現(xiàn)他多采用星的壓長定式。
第1譜:
本局是《兼山堂棋譜》一書中所載錄的過伯齡與周懶予的一盤棋,黑棋2、4的應(yīng)對是過伯齡經(jīng)常采用的應(yīng)手,以下至黑50雙方一直在右下角纏斗,白49亦可選擇50,這是徐星友的意見,在我們所提到的十四局棋中,有過伯齡對周懶予的十二局棋采用至白13、15時以相同之次序行棋的布局定式的有四局棋。除本局棋的應(yīng)對之外,也有如參考譜中所示的黑16斷的一手棋。
第2譜:黑120這手棋深得江鑄久的贊賞。徐星友則認(rèn)為綜觀過伯齡的諸多對局,其行棋有如萬里長城般縝密,但在布局上未免單調(diào)。
過伯齡有時亦采用鎮(zhèn)神頭等手法(例如第1譜的黑2如走4則為鎮(zhèn)神頭),但這種走法在清初時人們便已基本不再采用了,過的布局無論采用什么手法都給人一種萬里長城般的感覺。
過去世于一六六二年,盡管人們對其后半生評說不一,但這樣并不妨礙人們對他的極大興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