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品之
幕府末期是圍棋高手輩出的時代,以本因坊丈和、井上因碩(幻庵)為首,外加上天保四杰(伊藤松和、阪口仙得、太田雄藏、安井算和)和服部正?、旧弦虼T(秀)等名振一時的高手競相斗技。其中本因坊秀和和本因坊秀策在幕府末期的圍棋史上涂抹了濃重的一筆。
十四世本因坊秀和文政三年(1820年)生于伊豆半島。九年后的文政十二年(1829年)本因坊秀策出生于安蕓。在丈和、幻庵之爭已近尾聲,圍棋界處于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下,兩人的實(shí)力很快便脫穎而出。可以說秀和柔韌的棋風(fēng)為近代圍棋的下法奠定了基礎(chǔ),而秀策端麗的棋風(fēng)則為近代圍棋指明了方向。
秀和與秀策的對局從天保十三年(1842)開始。最初秀和讓秀策二子,兩人常常平分秋色,到安政七年(1860年)這一段時間內(nèi),秀策執(zhí)黑先行的二十四局中,秀策取得了十七勝、四負(fù)、一和、二局打掛的戰(zhàn)績。據(jù)說秀策十分尊重師禮,無論勝了多少目,他也從不洋洋自得,對秀和從來都是畢恭畢敬的。
在本期,我們選擇他們這一時期的最后一盤對局,雙方對弈之時,正是秀和的成熟期,而秀策也剛剛?cè)〉糜瞧暹B勝的好成績,"秀策流"此時已完全形成。
此棋雙方曾打掛,并于5個月后重新開盤。但在按順序重新布局時,秀策突然漫不經(jīng)心地走出了黑25的沖,這是一著惡手,此時應(yīng)按參考圖一行棋。
參考圖一:黑1單壓,白2如退,則3壓、5扳,至黑9,白棋不僅左邊重復(fù),黑△與白△交換此時更覺大占便宜,右上角又被突破,此圖白不行。參考圖一中的白6只能于參考圖二中白1接,黑2也接,白3飛,黑可于A位搭,以下白B、黑C,白D補(bǔ),但此時如有了F和G的交換的話,白便可于E位退,而黑C便成為后手。如果說此局有敗著的話,那么就是黑25!□ 共255手 黑3目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