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來,三起公開報道的事件,引起了證券市場上對于證券投資基金問題的種種議論。
----關于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內部“地震”的報道是其一。6月12日,根據總經理洪磊的提議,嘉實基金管理公司以公司的名義,提請中國證監(jiān)會審查公司董事王少華的任職資格。過了三天,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召開董事會,王少華獲董事長馬慶泉授權主持會議,通過了罷免總經理洪磊的決議。這起風波在有關新聞媒體及本刊2000年7月號刊出,揭示了嘉實基金內部關于投資理念的長期爭論;爭論的焦點,就是證券投資基金究竟應當進行長期分散化投資,還是進行重倉短期炒作?
----由于在此次“內斗”的前后與新聞界頗多接觸并披露出部分基金的運作內情,洪磊受到證券業(yè)內的諸多抨擊,被認為壞了“行規(guī)”。然而,就在洪磊備受指責頗顯孤立之時,另一位職位要高得多的權威人士在全局的意義上發(fā)表了更為尖銳的談話。
----6月22日,在全國人大關于《投資基金法》起草的工作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言辭激烈地抨擊了證券投資基金操作中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指出“目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有一種不好的傾向,就是幾家基金聯(lián)合操縱幾只股票,最后把老百姓給套牢”。成思危素被稱為“風險投資之父”。上述措辭嚴厲的指責在次日《中國證券報》頭版頭條刊出,中小投資者聞之大為震動,而眾多證券投資基金則深表不滿。
----公眾輿論對于證券投資基金的質疑還在繼續(xù)。8月14日,《中國證券報》發(fā)表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投資基金課題組的一份長篇專題報告,題為“四問證券投資基金”。該文的執(zhí)筆人與課題主持人是著名金融專家王國剛博士。文章提出四大具有根本性的問題——“證券基金本身具有穩(wěn)定股市的功能嗎?”“證券基金本身具有分散股市風險的功能嗎?”“證券基金的投資收益一定高于股民投資的平均收益嗎?”“發(fā)展機構投資者就是發(fā)展證券基金嗎?”專題研究給出的答案全部是否定的。
----在近幾年對于證券投資基金的一片贊頌聲中,這三次“負面報道”雖然規(guī)模并不很大,但產生的震動卻相當深遠。中國證券市場上眾多具有機構背景的“消息靈通人士”完全明白,針對基金業(yè)的批評之音并非無的放矢,其背后還有關于證券投資基金大規(guī)模違規(guī)、違法操作的更充分的調查結果在說話。在一個不很小的圈子里,人們不約而同地傳述著同一個話題:上海證券交易所監(jiān)察部的一位監(jiān)管人員有一份對證券投資基金操作進行跟蹤研究的報告。這份報告最近經某種渠道摘要報送到國務院高層,引起極大重視,中國證監(jiān)會已開始嚴密關注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
----還有消息說,此份報告的執(zhí)筆人甚至因為報告被新聞單位知曉而受到處分。
----如此傳言,事關重大?!敦斀洝穼τ嘘P材料與背景進行研究之后,很難無動于衷。9月間,本刊記者專赴上海證交所,并了解到,正是該所監(jiān)察部人員趙瑜綱今年6月27日受到“嚴重警告”處分,理由是“未經批準,擅自將工作中知悉的內部信息外泄他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保密工作條例》。
----趙瑜綱在記者面前取回避之態(tài),只是反復強調“那份報告只是我個人做的,并不代表交易所或者監(jiān)察部的意見”;“我沒有外傳,是有人不小心……”
----他不愿接聽記者的電話,甚至請同事向記者稱“已經休假”。
----雖然沒有得到趙本人的合作,《財經》經過種種曲折,還是拿到了那份在市場中傳聞已久但多數人尚未目睹的報告。
----該報告由兩份文件組成,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國內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家證券投資基金在上海證券市場上大宗股票交易的匯總記錄的跟蹤,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在市場上的操作行為。第一份題為《基金行為分析》,完成于1999年12月;第二份題為《基金風格及其評價》,完成于2000年5月。報告客觀、詳實地記載并分析了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間證券投資基金的操作行為,大量違規(guī)、違法操作的事實昭然其中。
----中國的基金業(yè)從90年代初起步,1992年至1993年出現(xiàn)“基金熱”,曾發(fā)展到相當規(guī)模。在后來被稱為“新基金”的證券投資基金問世前,中國已有基金78只、基金類憑證47只,總募集規(guī)模76億元。這些基金被公認為規(guī)模較小而且運作不規(guī)范,市場上稱“老基金”。
----1997年11月,國務院發(fā)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后,中國證券市場熱情洋溢地迎來了“新基金時代”。1998年3月底,金泰、開元兩只新基金正式問世,是為新時代之新起點。此后至年底,共有5只基金登場,6家基金管理公司相繼成立。到1999年,被認為具有“穩(wěn)定市場”之效的新基金更獲得加速發(fā)展,5月有第二批5家基金問世,4家基金管理公司加盟;6月,由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兩只基金的“一拖二”辦法開始實行,到年底便有9只基金誕生。
----到1999年底,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并上市的新基金總數達22家,其資產總值574.22億元。今年5月以來,又有9家老基金經過資產置換,加入了證券投資基金的隊伍。目前,全國31家證券投資基金的發(fā)行規(guī)模已達536億元(不含正在擴募中的8億),凈值總和為769.14億元,在A股市場流通市值中的比重達到1134%,在證券市場上地位舉足輕重。
----證券投資基金早在正式推出之前,就被廣泛地期待為市場上最重要的“健康力量”,投資者對其“穩(wěn)定市場”之功能熱望殷切。1998年以來,每一批基金來到市場,無不承載著監(jiān)管層的厚愛和輿論的褒揚,更被視為引入西方成熟市場經驗、培育機構投資者的重要舉措。一些公開的說法更稱,基金以其相對穩(wěn)健和守規(guī)的操作,對穩(wěn)定市場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今年以來,隨著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逐步健全和監(jiān)管的加強,輿論開始出現(xiàn)對基金運作“有欠規(guī)范”的指摘,不少長于觀風辨向的市場人士對于某些基金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也早生疑心。
----當然,任何批評都抵不過事實本身的陳述。特別是依據大量數據調查進行定量分析的結果,才能夠準確地描述出當前證券投資基金行為的真實狀況,并為監(jiān)管者樹立正氣、查處不法提供可靠的依據。從這個角度看,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經濟系的趙瑜綱所完成的報告,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證券市場理應“公開、公正、公平”,投資人有權知曉這份報告。我們不愿斷然作結論,指稱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新基金)發(fā)展已經出現(xiàn)嚴重的路徑失誤;但我們相信,報告的公布會有助于監(jiān)管層正視基金業(yè)尚存的制度性缺陷,并在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基金行為方面有更多作為,也有助于社會對于中國證券市場現(xiàn)狀有更全面的了解,從而以更有效的合力推動市場向健康方向發(fā)展。
----需要說明的是,這份報告主要記載了22家證券投資基金在上交所的交易狀況,其跟蹤研究期為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的9個月。報告執(zhí)筆人在當時完稿時認為,因為這一期間滬市經歷了一個“V”字形反轉行情,并且已經突破了歷史最高位,因此通過對基金在此階段的行為分析,可以基本反映基金的操作風格。此外,因為在此期間滬市的走勢要明顯強于深市,而且在成交量上也占有一定優(yōu)勢,研究結果應該反映基金投資的一般特點。
----當然,從那時至今已過數月,而且從今年5月以來,市場上出現(xiàn)了9家老基金改制重生的證券投資基金。當我們對這一報告進行公開報道時,應當承認此間市場形勢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另外,此報告主要系個人職務行為,雖然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值得尊重,但今后仍有必要安排較多專職人士共同研究,以求數據及結論更為可靠嚴謹。
----考慮到報告用專業(yè)語言寫就,若非精熟于A股市場的操作,許多業(yè)內術語未必全懂,《財經》特聘請資深專業(yè)評論家與本刊記者合作,以通曉流暢的方式進行解析式報道,以饗讀者。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