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逾越的政策底線
北京正奇紅廣告公司總經理李盛平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接觸《中國汽車畫報》了。從1999年3月開始,這位副社長每天忙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準備材料,上訴?!耙驗槿陙砦乙呀浽谶@個雜志中投入了上百萬元,至今還沒有一個說法。”
----1995年8月,隸屬于機械工業(yè)部的中國汽車工業(yè)經濟技術信息研究所通過國家科委,得到了一個雜志出版刊號。汽車畫報有了“準生證”。按照當時流行的操作方式,雄心勃勃的信息所隨即開始尋找外部的創(chuàng)辦資金支持。經過多方尋求幾度磋商,12月6日,時任信息所副所長的李京生與相識不久的李盛平迅速達成了合辦刊物的協議。
----12月15日,剛剛成立的畫報社向正奇紅“借款”100萬元,年利率為15%(實際到位資金95萬元);隨后,“租車協議”、“出片協議”、“美術設計合同”等等紛至沓來,其中還包括畫報社與李盛平擁有的其他文化公司之間的租借協議。
----李盛平認為創(chuàng)刊萬事俱備,于是南下深圳大張旗鼓地運作起來。從尋找印刷設備到技術支持,甚至包括疏通關系把一位國家級的領導人請來擔任名譽社長。
----第一份樣刊的出品時間是1996年3月。正趕上中國的車迷一族開始進入成長壯大期,《中國汽車畫報》發(fā)行量直取業(yè)內“老大”地位。1999年,畫報由48頁雙月刊擴大到了96頁月刊,銷量穩(wěn)穩(wěn)地站在一萬冊的水平上。廣告收入在1998年超過了250萬元。
----然而,意外的事情卻來得如此不留情面。1999年1月,主辦者信息所提出要“年檢”和“查賬”,發(fā)現賬上的“虧損”有600多萬元。于是,畫報社的公章、財務章和財務賬目被一鍋端走;4月,李盛平等人的名字在《中國汽車畫報》的版權頁上消失了。
----今年3月和4月,分別代表信息所和正奇紅的畫報社社長李京生、副社長李盛平兩次對簿公堂。黑桌白墻之間,雙方怒目相視。
----報刊必須由黨政機關或一定級別的社會團體來主管、主辦,對于來自“外部”的資金進入,也就并無權益保障方面的明確規(guī)定?!吨袊嚠媹蟆凡捎昧艘环N普遍流行的“掛靠模式”。根據當時雙方的協議,純利潤的最終分配方案是畫報社提取12%~15%,剩余歸正奇紅所有。
----不難看出,從出版到廣告和發(fā)行,從提供資金到“創(chuàng)收”,正奇紅廣告公司實際上負責著畫報的基本流程和財務運作,這在事實上等于對報刊的主管、主辦制做了迂回性的規(guī)避。然而,協議中又明確規(guī)定,《中國汽車畫報》由信息所主辦——這是政策上無法逾越的底線,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信息所又享受著“壟斷刊號”產生的收益。
----在保證刊物正常出版的關鍵性問題——資金和設備投入上,協議的說法是由正奇紅“提供”。這顯然是一個潛伏著歧義而且依違兩可的表述。一方面,正奇紅擁有的到底是股權還是債權無從界定;另一方面,這給財務方面造成了分歧:如果算作股權,畫報社或許很早就可以實現收支平衡進而利潤分成了;而作為債權的話,畫報社一開始便是純負債經營,本身就不是一個足夠有力的盈利模式。
欲繞禁區(qū)反落陷阱
----由于雙方的合作存在著致命缺陷,《中國汽車畫報》這?!胺N子”一開始就播種在灰色地帶。而隨著它的成長發(fā)育,最初同床異夢式的妥協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李盛平認為所謂“虧損”很容易理解?!稗k一本高檔畫報,發(fā)行本來就虧損,我們這個發(fā)展速度已經夠快的了?!钡畔⑺鶎Υ瞬⒉徽J同。李京生稱,他對畫報社與李盛平的其他公司之間簽訂的合同毫不知情,并認為在這種“關聯交易”下,畫報社已完全游離了信息所的掌控范圍,屬于“虛增成本,擴大開支,轉移利潤”。
----1999年4月,正奇紅廣告公司接連給信息所發(fā)函,要求回到談判桌上來,立即對賬;并提出即使解除合同,畫報社經營的資產中至少有85%的權益應當歸正奇紅所有。據稱是為了“防止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李京生對此并未理睬。一個月后,信息所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協議,畫報社形成的虧損由正奇紅一方承擔。李盛平立即反訴,要求追討債務并賠償經濟損失共計500多萬元。
----雙方權與責的模糊性在法庭的追問下很快暴露出來:由于合同的不規(guī)范,不僅權責履行的情況難以界定,而且由于李京生并未介入管理,畫報社的財務狀況竟揪扯不清?!爸两裎覀內圆恢喇媹笊绲降着c李盛平的公司簽了多少協議,資金情況到底如何?!痹诜ㄍド?,李京生反復強調著這樣一句話。
----這其實很好理解。由于合同的很多地方原本就是繞著政策設計的,畫報社一直在一種缺乏法律認證與保護的扭曲環(huán)境下度日。比如按照協議,必須由信息所為畫報社辦理事業(yè)單位法人資格,但這一問題始終未果。畫報社一直在證照不齊、手續(xù)不全、無法為廣告客戶出具發(fā)票的情況下開展業(yè)務。更要命的是,由于畫報社未曾到工商部門注冊,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個受法律承認和保護的法人機構。
----在李盛平看來,信息所不過是以刊號吸引資金,并不負責實際管理業(yè)務。李京生則認為正是由于李盛平一方把持財務,“給畫報社造成巨額虧損,在管理中出現大量問題”,因此必須終止協議。
難以回避的核心
----無論如何,畫報社已經從一紙批文變成了出版數十期、有一定影響力的媒介經營實體。而在此期間,“國家沒有撥一分錢,信息所沒有投一分錢,銀行沒有貸一分錢”,李盛平對于畫報社的“國有資產性質”顯得非常困惑。
----由于外來資本在報刊中的地位并無明確規(guī)定,法庭難以沒有對汽車畫報給出明確的說法。對此案惟一的評判依據是1999年9月的一個判例式的政府文件。當時為解決《中國經營報》社的產權糾紛問題,國務院機關事務辦公室、財政部、新聞出版署聯合發(fā)文,稱“目前尚無可由個人、集體出資創(chuàng)辦或擁有報刊的規(guī)定。因此,我國的報刊社為全民所有制單位,其形成的資產應為國有資產。報刊創(chuàng)辦時,若有個人、集體自籌啟動資金的,不能認定為對該報刊的投資,應按債權債務關系處理,由主辦單位參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予以退還。”
----中國的報刊業(yè)在80年代以來的蓬勃發(fā)展期間,畢竟或明或暗地引入了大量的外來資金,一些有相當影響的報刊背后都有著社會資本的支持或滲透。與此同時,報刊管理仍然遵循“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的折衷路線,在實際操作中,擁有刊號和提供資本的兩支力量便大打“擦邊球”。
----然而,產權問題畢竟是報刊經營不可回避的核心,缺乏規(guī)范的合同帶來的往往是黑箱操作,一旦雙方協作不果便會出現合法性危機?!吨袊嚠媹蟆氛窃谶@一層面上向相關法律規(guī)范提出了緊迫要求。
至記者發(fā)稿時,此案仍未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