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彤
懷孕期間最高花費兩萬五
懷孕的開始,就是所有父母親為孩子花費的開始。
記者調(diào)查了10余位母親,從懷孕到生產(chǎn),她們的花費主要有營養(yǎng)費、定期檢查費、保姆費、孕婦裝束費、嬰兒必備生活用品費、生產(chǎn)費等幾大項,調(diào)查中,為孩子花錢最高達到2.5萬元,最少的也有7000元左右,孕婦營養(yǎng)投資占50%左右。
孟女士自懷孕后,全家的開銷重心就轉(zhuǎn)移到她身上。從懷孕第一個月起,老公為她請了個鐘點工,每月300元;她又上街為自己買了3套孕婦裝,每套400元左右,又買了雙平跟鞋200元;懷孕初期每月去醫(yī)院檢查一次,后來兩個星期一次,再后來一個星期一次,每次去醫(yī)院只要配藥,大概花掉500元;去醫(yī)院來回“打的”費要40元,10個月花掉了7000元。此外,嬰兒必備的生活用品也是一筆大開銷,光是嬰兒車、嬰兒床上用品、奶瓶、沐浴露、衣服、澡盆加起來就有3000元。
也有的孕婦開銷不是很多,定期檢查費大多報銷,嬰兒必備用品大多來自親友饋贈,父母或婆婆照顧又省了保姆費,孕婦裙裝都是自己找裁縫做的,營養(yǎng)補品開銷大一點,鈣片、維生素、高蛋白、奶粉等。粗略算一下,一般家庭這一時期開銷大約5000元左右,其中營養(yǎng)和生產(chǎn)手術(shù)費是兩大主項,生產(chǎn)手術(shù)費情況略有不同,順產(chǎn)和剖腹產(chǎn)的差別比較大,少的只要2000多元,多的則要8000元左右。
學齡前兒童每月開銷五六百
學齡前的兒童大多對“錢”還沒有樹立起概念,但他們的身上卻在堆積起一筆又一筆可觀的鈔票。
號稱從小要給兒子一個好環(huán)境的陳先生,千挑萬選地將兒子送進了一家高級幼兒園。除了每月幼托費700元外,一年還要交3500元贊助費。他得到的回報是一個班只有10多個孩子,“老師能夠比較用心地照顧、教育孩子。”
不過,這樣的例子還只是少數(shù)。目前,一般幼兒園、托兒所的收費在一個月200元左右。孩子更大的花費在他們的吃飯和玩具上。每個月吃掉一筒60多元的進口奶粉和30多元的瓶裝牛奶幾乎是每個3歲以下孩子的最低消費。一些嬰幼兒每個月的奶粉費更高達五六百元。
玩是孩子的天性,為此家長也要付出一筆不小的開銷。莊先生的女兒特別喜歡滑滑梯,肯德基、麥當勞的兒童樂園就成了每個星期都要去的地方,一次總要花上15元左右。王先生的兒子最貴的玩具是一輛1000多元的程控坦克,除此之外,家中還有十幾把小手槍。杭先生對女兒的消費比較理智,他更樂意買些幼兒讀物、智力VCD等,一年也要用去500元左右。
除了像陳先生那樣“每個月要用掉1000多元”的家長外,被調(diào)查的學齡前兒童,每個月的開銷平均為500到600元。
中小學生平均每月花費近千元
上海中小學生的零用錢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多。大多數(shù)學生從五年級開始有固定的零用錢,每個月大約為二三十元。到高中畢業(yè),他們的零用錢一般上漲到50元左右。
這個階段的孩子,讀書顯然成為家庭最主要的支出。據(jù)上海市教委的規(guī)定,每學期小學生要交310元,初中生380元,高中生950元到1350元。這只是最低收費。朱先生的女兒在民辦學校上初中,每個學期要交2100元學費,并在入學時交納了兩萬元贊助費。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家長們更是不惜花錢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愛好班。李先生12歲的女兒每周上一次英語口語班,一個月340元。朱先生的女兒參加了寫作、數(shù)學、外語3個興趣小組,一個月120元。藝術(shù)類的興趣培養(yǎng)代價更高,60元一次的鋼琴課,孩子一個月至少要上8次。
課外閱讀,也能讓家長們心甘情愿地掏錢?!耙粫簠⒖紩?,一會兒世界名著,每去一次書城,我總要花掉100元?!敝煜壬f這話時并沒有什么遺憾。被調(diào)查的家長平均每年為孩子要買價值300元的課外書。
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是,調(diào)查中,小學生和高中生一年所用掉的錢幾乎相等。用一位家長的話說“基本上一個月1000元”。
讀4年大學少則3萬多則6萬
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受家庭經(jīng)濟水平限制的不多,沒有錢靠自己賺也要花錢的大學生不在少數(shù)。據(jù)記者粗略估計,一般工薪階層家庭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要四五萬元,學生消費高一點6萬,低一點3萬。
“單身”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大學生消費最低,月消費基本上在500元以內(nèi),主要用于吃、買書。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小網(wǎng)同學對自己的專業(yè)“情有獨鐘”,每個月固定從父母那兒拿300元伙食費和200元的買書費,因為他們專業(yè)的書都特別貴,200元有時只能買上一本,如果再有別的開銷只能找父母“報銷”,下個月勒緊褲腰帶了。
有自己“另一半”的、非常懂消費行情的這一群體是“高消費群”,月消費要在1000元以上。他們大都是校園中比較顯眼的一族,騎著捷安特,別著手機,住著租來的公寓。復旦大學文博學院的小韓可以說是這一群體中的典型,今年5月份他的消費項目就有房租、手機費、吃飯、娛樂、社交、買衣服、交通費等七八項,總共加起來竟達1200元。
處于兩層中間的大學生月消費在七八百元左右,過過平常日子,偶爾去“開一次葷”,為聯(lián)絡(luò)感情每月還要打掉幾十元的電話卡。再買買衣服、化妝品,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額外開銷名目繁多
家教已成為家長花在孩子身上最大的一筆額外開銷。少則一兩門,多則三四門,被調(diào)查者中將近一半的中學生家長為孩子請來了家教。
如今,家教的基本行情是:初二以下的學生一次20元,初三至高二的學生一次30元,高三學生一次35元至40元。在調(diào)查中,請家教的家庭平均每個月在這上面花費大約150元。注冊會計師陳女士為讀初三的女兒請了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4位家教,每個月花費480元,是被調(diào)查者中家教開銷最大的。但據(jù)陳女士透露,女兒的一些同學家教費甚至達到一個月近千元。
旅游也是額外開銷的“大頭”。去年直升重點高中后,張臻被父母獎勵到新、馬、泰一游,總共用去人民幣5000多元。日常工作繁忙的趙先生,每到夏天一定會抽空陪女兒做一次長線旅游,正讀初二的小趙已經(jīng)游歷了北京、廣州、大連、青島,今年暑假則已定下了新、馬、泰。不過,大多數(shù)家庭選擇假期中讓孩子到江浙附近的景點游玩,比較經(jīng)濟實惠。被調(diào)查者中,孩子旅游的開銷大約為一年500元。
在家長心目中,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由此,保險意識漸漸深入。身為警察的朱先生每年要為女兒付出3000元的保險費。每個家庭為孩子購買的保險平均為300元一年。
除此之外,每逢春節(jié)、兒童節(jié)、生日等,300多元的SWATCH手表、500多元的WALKMAN、600多元的NIKE運動鞋都成了家長們送給孩子的禮物。但大多數(shù)家庭還是量入而出,買個蛋糕、買些學習、益智用品作為禮物。
我們是一個重教而又尚節(jié)儉的民族。無論政府還是家長,加大教育投資,無疑是件善舉。但是,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該省則省,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有益無害。
(劉斌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