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克
龍年的春節(jié)剛剛過去,奔赴四面八方的拿相機的人們也剛剛從又一輪的創(chuàng)作高潮中平靜下來?;蛟S在體味著自己的新作,或許在認真地擦拭自已的相機,或許幾個影友聚在一起興致勃勃地侃著這次出去拍片的經(jīng)歷及趣事。
攝影人是辛苦的,天蒼蒼,路茫茫,身背相機闖四方。一身征塵,兩肩風霜,四季輪回,人間冷暖,民俗風情,生活寫真統(tǒng)統(tǒng)地凝聚于鏡頭上;攝影人是幸福的,星移斗轉,時光荏苒,聚集于鏡間的是時代的變遷、百姓的悲歡,還有的就是每一個攝影人獨有的那顆火熱的心和他們投身攝影事業(yè)的熱情與迷戀。
一、“發(fā)燒”的路到底有多遠?
不可否認,在我國各藝術門類中,攝影隊伍是一支擁有“百萬之師”的大軍.隨著人們物質(zhì)與精神追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拿起相機加入到這支大軍中來?!鞍l(fā)燒友”也成了基層攝影人士的一個愛稱了。
盡管這其中的層次水準參差不齊,投入的熱情和收獲不成比例,確實也有不少影友在這種熱情的鼓舞下仍有所得,或獲獎或發(fā)表。在這意想不到的收獲之后,“發(fā)燒”的溫度會再度升高,或給自己只有在攝影圈才能發(fā)出去的名片上印上五花八門的頭銜,或節(jié)衣縮食繼續(xù)擴張“軍備”,一時間街頭巷尾到處都有影友那熱情而疲憊的身影,節(jié)慶之際有熱鬧的地方就有攝影背心與鏡頭穿梭其間……(有時會出現(xiàn)“照相的”比參加婚禮的人還多這樣讓人發(fā)笑的場面)。
但時間久了才發(fā)現(xiàn)為什么參賽的作品會石沉大海?為什么投稿的照片再也沒有見諸報端?于是乎耐不住的性急者便開始動搖、失望,最后“刀槍入庫”。耐得住的也只是再也沒沖出自己當年出山時劃定的那塊疆土,手中的相機重復著“那過去的故事”,困惑中有多少影友在問自己,這條“發(fā)燒的路”到底有多遠?
我認為,每一個影友在走過初期的“發(fā)燒”階段后,應將手中的相機放一下,稍稍冷靜地想一想,做一個分階段的規(guī)劃。從嚴格的意義講,“發(fā)燒友”這一稱呼既有對影友投入攝影事業(yè)熱情程度肯定的意思,但也有另一個意思:即現(xiàn)代科技與個人文化底蘊和他對生活的理解、感悟、態(tài)度等諸因素為一體的創(chuàng)造性的復雜勞動,僅憑“發(fā)燒”兩字是做不好的。
由于上述原因,每個人在這條“發(fā)燒”的路上經(jīng)過的途徑和路程是千差萬別的.因此,這條路上睿智者大都弄清了以下三個問題:
1、首先弄清自己拿相機干什么?如前面提到的,當我們中的一些捷足者的作品獲獎或發(fā)表后,傾囊購置了滿意的“長槍短炮”時,卻不知拍什么了。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沒有弄清“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問題。“攝影因為它太簡單才變得太復雜”,其實攝影是有它自己的特點和屬性的。每一個成功者多是因為懂得了怎樣用照片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成功的。一言以蔽之,他們在“發(fā)燒”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攝影“定位”。
2、“定位”之后須解決的下一個問題是根據(jù)自己具體情況制訂一個分階段的目標(但應注意目標的選題“立項”是十分重要的)。而后便可分步驟由淺而深、由近而遠、由小而大地去分階段實施。
3、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完成了“定位”與目標制訂后,腳下的路每走一步離成功的目標就會近一點。但這段歷程中能否耐得住寂寞則是對攝影人最嚴酷的考驗。試想今天師兄獲獎,明天師弟成名,而自己卻在這條寂寞的旅途中獨行,“底氣”弱者便紛紛敗下陣來。只有咬定目標,持之以恒一直走下去才會得到屬于他的成功與收獲。記得讀過王瑞先生的一句話:“寂寞是創(chuàng)作者沉思默想必須的歷程。有人說耐得住寂寞并非一件易事,我覺得也并非什么難事?!?/p>
二、誤導與誤區(qū)
“基層影友確實不容易”,這句話常出自一些報刊的編輯之口,這主要是指影友的客觀條件而言。其實基層影友更不容易的是主觀上如何經(jīng)得住那些來自于自己身邊的種種誤導與誤區(qū)的誘惑。
誤導之一
目標不高,原地踏步。我常見一些基層組織在定期的活動中重技能(技巧)輕觀念,不注重在觀念理論上的提高,而總是把一些技能操作、技巧利用當做學習探討的主要內(nèi)容。業(yè)余攝影的課堂總是上著開學的第一課“光圈、快門”。我認為,基層攝影學習調(diào)整一下課程,是會在層次上產(chǎn)生程度不同的改觀的。
誤導之二
功利的誘惑:比賽太多,獎項泛濫.一些基層組織的負責人曾很夸耀地說:我們一年有多少次活動,每次有什么什么獎項.有的影友也在人前大談其經(jīng)驗:“有活動先看設什么獎,投稿先看稿費多少,每年我拿相機能掙多少錢!”聽著這種言談,我有說不出的疑惑:面對目前國內(nèi)圖片市場尚未健全的現(xiàn)狀,基層影友利用業(yè)余時間拍照片能“掙”多少錢?即使能“發(fā)財”,那么這種寧濫勿缺的創(chuàng)作能讓你再提高嗎?
誤區(qū)之一
比器材:許多影友將掛在脖子上的相機視為水平、身份的象征。每當影友聚會總會有人臉上帶幾分得意與滿足,將新置的器材當眾炫耀,于是有人圍攏過來,投以幾許羨慕附和的目光。有人暗暗使勁:緊衣縮食明年我也要買一臺!其實又何必呢?好筆未必能寫出好文章來!
誤區(qū)之二
重形式,輕內(nèi)容,僅以獲獎論英雄。由于“圈內(nèi)”氛圍的影響,重形式輕內(nèi)容也是一大通病,當某影友的片子偶有獲獎,很少有人透過形式去領悟一些作品的內(nèi)涵及獲獎的根據(jù),多是一哄而起無限拔高,其結果是被捧者云山霧罩,初入此道者便會在下次活動中拿相機去仿其形丟其實地如法“復制”一張,而后,便是自滿自足的“快樂著你的快樂”了!
三、路在你的腳下
攝影就是攝影,可成小草,可成大樹,可作風,可化雨,順其自然一切便來得真切來得實在?;鶎訑z影的影友其實不必太在意太多的功利,也不必在意那些小報編輯們的說長道短。因為在我們的本職崗位上每個人都為社會做出一份工作(甚至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我們之所以熱愛攝影,是因為她衍生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之所以鐘情攝影,是由于她豐富了我們的人生;我們之所以迷戀攝影,是由于她負載著我們的希冀、歡樂、感悟以及許許多多語言不能表達的東西。
在我們選擇的這條路上,用三分的熱情、三分的理性、三分的執(zhí)著再加一分的淡泊走下去,豐厚的收獲會回報給你的!◆
1994年正月·陜西·米脂縣過 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