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四箴
在日常兒童牙科的診療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家長,因不了解孩子口腔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而憂心忡忡,也有的因分辨不出牙齒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正常和異常而忽視了早期的防治工作。為了能使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副美麗而健康的牙齒,家長們應該了解一些有關兒童口腔正常生長發(fā)育的知識。
為啥后牙已萌出而前牙還空缺著?
家長常常會讓小孩張開嘴,數(shù)數(shù)已經(jīng)萌出了幾顆牙。細心的媽媽會發(fā)現(xiàn),寶寶已1歲多了,在已長出的兩顆乳牙之間還留著一個大大的空缺??粗鴮殞氝@副牙,媽媽的心里直發(fā)慌,經(jīng)常會向醫(yī)生咨詢:“醫(yī)生,我孩子的牙齒為啥中間缺了一顆?是不是孩子的牙齒發(fā)育有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還需要從乳牙萌出的先后順序說起。
在正常情況下,孩子在出生后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至3歲左右,20顆乳牙全部萌出,這段時期我們稱為乳牙萌出期。由于孩子在3~5歲時長出的都是乳牙,故此時稱為乳牙列期。
在這20顆乳牙中,牙齒的排列數(shù)目為:上頜和下頜各為10顆,左右兩邊上、下頜各均為5顆,并呈對稱性排列。從牙齒的形態(tài)及其功能來說,每一側5顆牙由前向后分別命名為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圖1)。也就是說,在整個口腔內,乳中切牙在上、下、左、右共4顆,依此類推,其余各種牙也均有4顆。孩子牙齒萌出的次序: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由于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早或遲數(shù)月萌出乳牙,都屬正常。通常在同種乳牙中,下頜往往早于上頜萌出,正如平時媽媽們常常見到的寶寶的下頜乳中切牙、乳側切牙均早于上頜這兩類牙的萌出,且第一乳磨牙是先于乳尖牙而萌出的。了解了乳牙萌出的規(guī)律后,就不必再為這暫時性的空缺而擔心了。
乳牙排列稀疏是否正常?
有的媽媽看到孩子的乳牙排列得“稀稀拉拉的”,牙和牙之間有那么大的空隙,越看越不順眼。其實,這副稀稀拉拉的牙齒好得很,它對孩子今后恒牙排列整齊是一個有益的因素。
孩子6歲左右時恒牙開始萌出,第一個萌出的恒牙大多是下頜的第一恒磨牙,它位于第二乳磨牙的后面,但也可能先萌出的是下頜恒中切牙。6~13歲,乳牙逐漸脫落,各種乳牙都有一個“接班人”,稱之為后繼恒牙。20個乳牙可由其20個后繼恒牙替代(見下表)。
從上表中可看出,替換乳中切牙、乳側切牙和乳尖牙的是恒中切牙、恒側切牙和恒尖牙,第一、二乳磨牙則由第一、二雙尖牙所替代。此外,在第二乳磨牙后面相繼萌出的三個“新成員”分別為第一、二、三恒磨牙。因此,在6~13歲,孩子的口腔內既有乳牙又有恒牙,故稱之為混合牙列期。13歲之后口腔內所見的牙均為恒牙,稱之為恒牙列期。14歲左右第二恒磨牙萌出,17歲左右第三恒磨牙(俗稱為智齒)萌出,至此,32顆恒牙全部萌齊。
但是,在混合牙列期,乳牙和恒牙相比,如乳中切牙和恒中切牙相比,乳側切牙和恒側切牙相比,都是相應的恒牙明顯地大于乳牙。從牙數(shù)來看,32顆恒牙又明顯多于20顆乳牙。恒牙是否能排列整齊,關鍵要看乳牙間是否有更大的空間,因為每一顆恒牙必須在牙的行列中占有充分的空隙位置,才不至于被擠歪或擠出。大家一定見過所謂的“虎牙”(圖2),就是因為提供恒尖牙排列的空間不足,新長出的恒牙被擠出牙的隊列之外,孤零零地“靠邊站”。
那么,為什么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擁有一副排列正齊的恒牙呢?這主要依賴三個因素。
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上、下頜骨不斷地增寬加長,牙槽骨是頜骨的一部分,每顆牙的牙根都插在牙槽骨的牙槽窩中。所以骨的生長為恒牙的排列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是有“替牙間隙”的存在。什么是“替牙間隙”呢?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這3顆牙寬度的總和大于替代它們的恒尖牙、第一雙尖牙和第二雙尖牙之寬度總和。兩者之差即稱為“替牙間隙”。這個間隙為恒牙的全部萌出、到位提供了部分空隙。
三是乳牙排列稀疏也為恒牙的萌出和排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里的“稀疏”,是指相鄰的乳牙之間存有空隙,我們稱之為生理間隙(圖3),有此間隙的乳牙牙列稱為有隙型牙列,無此間隙的牙列稱為閉鎖型牙列。筆者曾分析研究了我國兒童的乳牙牙列,有隙型牙列者占93.86%,閉鎖型牙列僅占6.14%。所以乳牙排列得稀,是大多數(shù)兒童乳牙牙列的正常表現(xiàn)。有資料表明,閉鎖型牙列的兒童發(fā)生恒牙牙列不齊、擁擠的機會明顯多于有隙型牙列的兒童。由此看來,乳牙排列得“稀稀的”卻是一件好事。
新?lián)Q的大門牙,為啥又寬又歪?
孩子長到6歲,換上兩顆大大的“闊板門牙”(上頜恒中切牙),又有點歪,兩顆門牙之間還留有一個“漏風洞”(圖4),讓媽媽心里直嘀咕。
有一位媽媽為孩子“大門牙”的美觀而擔心,即帶她去求“江湖醫(yī)生”,回來后用小橡皮圈將孩子的兩顆門牙套在一起。另有一個孩子自感“大門牙”難看,偷偷地把姐姐矯正牙齒用的小橡皮圈套住自己的兩顆大門牙。日子一久,小橡皮圈漸漸地向牙根方向陷入,把萌出不久的牙齒和周圍的牙周膜、牙槽骨漸漸分開,引起牙齦發(fā)炎、牙槽骨吸收,最后導致牙齒搖搖晃晃,幾乎快掉下來。他們到我處就診時,孩子和家長都沒告訴我關于小橡皮圈一事。當我對孩子進行檢查,從深處牙齦內取出橡皮圈時,他們才猛然記起來確有其事。這真是自作聰明,反而害了自己。
此外,恒中切牙在萌出時,它的牙軸方向稍向上唇和兩側傾斜,這就使左右兩中切牙間顯露出空隙,我們稱之為正中間隙(圖4)。隨著恒側切牙、恒尖牙的萌出,會使兩顆恒中切牙互相靠攏,這個“漏風洞”大部分會自動關閉。筆者已觀察到,有50%的正中間隙在左右恒側切牙萌出后,間隙已完全消失。因此,正中間隙大部分是屬生理性的,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在正常情況下媽媽們不用擔心。有資料表明,正中間隙的發(fā)生率可高達70%,其中82%的孩子都能自然閉合。但是,如果局部出現(xiàn)以下異常情況,則會阻止正中間隙的閉合。
有個別孩子的恒側切牙過小,呈米粒狀,或恒側切牙先天缺失,無壓力使恒中切牙靠攏,則正中間隙就難以閉合。有的孩子在兩顆恒中切牙間有多余的額外牙,其形態(tài)往往奇形怪狀,我們稱這種異常牙為多生牙(圖5),屬于不正常牙類。夾在兩顆恒中切牙之間的多生牙在萌出時就會自然使正中間隙擴大,一旦萌出后就會引起牙齒排列紊亂。有個別孩子由于在兩顆恒中切牙間嵌著肥厚的軟組織,由此妨礙了兩牙靠近。這種軟組織是上唇系帶,也就是俗稱的“筋”。當你把孩子的上唇翻開,往上提時就會看到它。若它附著在牙槽骨頂,又肥又厚地夾在兩顆恒中切牙之間,自然也會使正中間隙不能閉合。
因此,各位媽媽在寶寶換牙期間,應當學會辨別兩副牙齒發(fā)育的正常和異?,F(xiàn)象,去除不必要的擔心,有疑問可找兒童牙科醫(yī)生咨詢,作進一步檢查,及時處理異常問題。
大眾醫(yī)學2000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