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安
很早就聽說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有個“艾米遜國”(AmishCountry),說是那里的人不看電視,不坐汽車,一切保持古風。最近到那里參觀了一次,還真的長了些見識。
美國法律在“艾米遜國”失靈
“艾米遜國”中的這個“國”(Country牐實際上應理解為“鄉(xiāng)村”。但為行文方便,不妨就稱之為“國”。何況,以“國”相稱,還有一點道理。
該“國”位于蘭開斯特市(Lancaster)西郊?!鞍走d人”當年逃避歐洲的宗教迫害,輾轉到美國蘭開斯特定居,自稱是“賓州德國人”?,F(xiàn)在艾米遜人的孩子,在上學前,都以說德語為主,上學后才學英語。
說“艾米遜國”而不是“艾米遜鄉(xiāng)”,不僅僅因為他們的母語是德語,而且還有其他道理,那就是,美國的有些法律,在這個“國度”里就行不通,美國政府也無可奈何,只好順水推舟,以“尊重宗教信仰”為由放他們一馬。
例如,美國人的法律義務,最重要是納稅,第二重要的是擔任陪審員。但艾米遜人卻被免除了部分稅賦(社會安全稅)和擔任陪審員的義務。艾米遜人還曾爭取過免除全部稅賦的待遇,理由是,他們都是在家里從事宗教活動,自己的家就是教堂,而教堂就應免稅。但山姆大叔對錢財還是看得挺重的,沒有答應艾米遜人。
再例如,艾米遜人說,《圣經(jīng)》的十戒有一條是戒殺,因此艾米遜人絕不從軍。這一條,美國政府也沒有強求,因為美國現(xiàn)在本來就沒有實行義務兵役制。就算美國今后打仗要征兵,也不缺這個人口10萬左右的群體。
但問題是,美國和“艾米遜國”這種“一國兩制”,總讓人感到美國并沒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例如艾米遜人的子女,上學不能超過14歲或8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二),此后他們必須回家?guī)透改父苫铕B(yǎng)家。這既違反了美國的義務教育法,又違反了禁止童工法,但在“艾米遜國”里,這卻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圣經(jīng)》沒說就不能做
這次訪問“艾米遜國”,才知道艾米遜人不但一生不看電視,而且連電影、戲劇和任何舞臺藝術都不看。他們自己也不能玩弄樂器,更不能飲酒抽煙。他們衣著樸素,不能有任何裝飾,其中最守舊的一派,連商店賣的扣子都不能用。即使年輕女孩子,也不得有任何打扮。他們不但生前淡泊,死后也不鋪張,連墓碑都不要,放塊石頭做個標記就可以了。一言以蔽之,凡是《圣經(jīng)》上沒有提到的事,艾米遜人認為都不可以做。
艾米遜人的住宅,現(xiàn)已和普通人的住宅混雜在一起。開著車在“艾米遜國”走馬觀花,一時還不易看出哪些房子屬于艾米遜人。后來當?shù)厝私塘宋覀円粋€辨認的辦法,就是看路邊的電線桿上的電線。如果電線沒有通到路邊的房子里去,就是艾米遜人的家,因為他們絕不用電,晚上只點油燈。
美國陶淵明成了搖錢樹
艾米遜人自甘淡泊,與世無爭,好像是一批美國的陶淵明。但是,他們卻被其他人當成了搖錢樹,各種圍繞艾米遜人的旅游項目和紀念品應運而生。
艾米遜人的子女,不得和非艾米遜人通婚。據(jù)介紹,艾米遜人現(xiàn)在已允許子女在年滿18歲時,自己選擇是否愿意繼續(xù)做艾米遜人。但從讀到的資料來看,這種選擇是很殘酷的,因為一旦子女選擇不做艾米遜人,其父母就必須將其趕出家門,而且除非孩子今后回心轉意,否則一輩子不準再回家。所謂“逐出教門”(excommunication),是艾米遜人嚴格遵守的宗法和家法。
筆者在“艾米遜國”時,看到《艾米遜國新聞》(AmishCountryNews)雜志,報道了兩個“反叛”青少年的例子。一個后來浪子回頭,被重新接納入艾米遜群體。另一人雖然思鄉(xiāng)情切,卻不思悔改,竟然開著汽車(艾米遜人不準擁有和駕駛汽車)回家探望父母。汽車剛停下,他就看見父親高舉一把鐵錘、怒氣沖沖地朝他跑來。結果這個青年趕緊開車逃跑,后來當了兵,再沒回家。
盡管艾米遜人生活儉樸,且?guī)缀鯖]有任何娛樂,但卻自認為這樣的生活很幸福,無憂無慮。他們的樂觀,從他們絕不買任何保險一事上可以看出。據(jù)解釋,他們認為上帝就是最好的保險。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開放參觀的艾米遜人住宅,備有6種語言的說明書,其中東方語言有兩種,是日文和中文。筆者在本文中,把“Amish”音譯為“艾米遜”,就是按照這個說明書翻譯的。需要說明的是,艾米遜人家,是不歡迎參觀者的。筆者參觀的這個艾米遜人農(nóng)場,是專門開辟給外來游客的,以免他們?nèi)ゴ驍嚻渌走d人。
艾米遜人雖然給人留下因循守舊的印象,但他們在一些大事上,態(tài)度還是相當開明和進步的。例如,他們雖然篤信宗教,卻支持政教分離。在美國歷史上,他們反對過奴隸制。他們還反對任何形式的戰(zhàn)爭。 (迎仙)
《海外星云》(2000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