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昀
君君的爸爸近一段時間以來發(fā)現(xiàn)君君不愿去幼兒園,而且一提去幼兒園就很不開心,他問君君為什么,君君告訴爸爸,小朋友都欺侮他,爸爸聽了非常生氣,想去找欺侮君君的小朋友算帳。其實,這么做是不妥的。
君君小朋友是否真的受到同伴欺侮,以致他不愿去幼兒園,他爸爸應該進行了解。因為兒童的同伴中也如同成人世界一樣,存在著各種關系,也可能出現(xiàn)欺侮和被欺侮的關系。但是僅憑孩子的感覺和描述也可能造成判斷的偏差。許多幼兒缺乏與他人相處的經(jīng)驗,受到一點點委屈就認為是受同伴欺侮了;也有的家長特別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所以一旦孩子訴苦,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
孩子所認為的欺侮一般是受到同伴小朋友的排斥、打罵。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有幾種因素:孩子體弱、能力差都會成為一些強壯、兇狠的孩子的攻擊對象或情緒發(fā)泄的對象;教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是影響同伴兒童的因素,如教師認為某個小朋友太調皮,不喜歡他,別的幼兒也可能采取排斥的態(tài)度。
經(jīng)常受人欺侮,對孩子的發(fā)展極其不利,主要在于:一、難以建立對人際關系的良好認識;二、產(chǎn)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三、產(chǎn)生抗拒心理,對抗所有的人和事。發(fā)生這種情況會對孩子的一生都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對此,家長首先應該冷靜下來,為了幫助孩子,應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與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集體環(huán)境中的表現(xiàn),要求孩子在園里受到教師的關注。教師在學校生活中不應充當消極保護的角色,如規(guī)定同班的小朋友“不能欺侮他”,這種指令只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不能杜絕欺侮人這一行為的出現(xiàn)。而應當采取積極的方法:比如善于從被欺侮者的身上發(fā)現(xiàn)他的能力和特長,在同齡伙伴中為他樹立正面形象。
二、當自己的孩子已形成被人欺侮的狀況,家長可以以身示范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新形象。如果家長本身就怕孩子受欺負,那么就會加重孩子的這種擔心,使他難以培養(yǎng)起堅強的品格。家長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找欺侮人的同伴,向他警告,給予自己的孩子一個榜樣。家長出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有力的支持,增強他的自信和自尊。
三、對孩子的交往對象、交往方式進行指點,亦可給孩子換一個環(huán)境,脫離原有的受欺侮的形象。從能力上進行培養(yǎng),讓孩子能獨立面對和應付交往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