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導讀:理想的人口數量是多少,恐怕只有科學家才有權回答
今年夏天,世界人口達到60億,于是在雜志上看到一個廣告,大意是,美國人太多了,要發(fā)動一場旨在把人口降低到1.5億的運動。1.5億是美國50年代的人口數量,刊登廣告的“人口負增長組織”的目標是,50年后,美國人口倒退到50年前。
我們住所的不遠處,是一條橫貫美國的大動脈。于是我坐到路邊的土堆上,認認真真地在想他們是不是一個愛開國際玩笑的民族。高速公路上的車流算不得多,每隔十秒二十秒鐘就有一輛車流過,那些古怪的大拖斗足有兩層樓高,再恰當不過的機器怪獸,里面坐著的司機就像猴騎駱駝。除此之外就是小車,就我所知,在遙遠的大城市,只要那里面坐上超過一個的行者,它就可以大模大樣地開到路中間的專用道上,提高效率。如果把公路上人和機器稱一稱重,就會發(fā)現公路的利用率非常之低,所以,街道上經常能看見十幾輛車給一個人讓路的場面,真正的物以稀為貴。這條路的中間,有幾處幾十上百英里的無人區(qū),可被撞死的野兔、飛鳥、狼和鹿卻總能見到。這算不上是一個人滿為患的國家,即使在路的盡頭的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也只是在市區(qū)的中心像擺設一樣地插著一堆摩天大樓,此外,絕大多數市民都住在一幢幢獨立的平房里。
他們養(yǎng)狗,我們養(yǎng)鳥,可他們還抱怨。我想起一位旅行者路過嘉峪關時的感嘆,他說,想想吧,美國1/3的土地上,住著4倍于美國的人口。這句話顯然是傷了我的感情,所以記憶猶新??僧敃r怎么也沒有想到,美國人實際上也是用這樣的事實驚嚇自己。因為,美國的人均消費的物質和服務折合成能量是中國的47倍。這足以使控制人口論者煩心了,這個比例顯然比12倍的可居住土地面積又高出了3倍。他們的結論是,人口再增長下去,他們必定得到和我們一樣的下場。從1950年到1997年,美國人口增加1個億,木材的用量翻了3倍,紙張增加了6倍,糧食消耗也翻了3倍,石油用量則翻了兩番。
我們用0.4公畝的農地和草場養(yǎng)活一個人,可他們卻得用上1.9公畝;我們一年吃相當于600公斤的糧食的農產品,他們卻得吃1500公斤;我們吃200公斤的蔬菜,他們卻拿265公斤的牛奶奶酪當糧食。100年前,美國人口只有7000萬,那時候我們就有4億多,現在他們足有2.75億,一個世紀翻了兩翻,我們才增加了兩倍。凡此種種,他們怎能不著急。的確,他們養(yǎng)活一個人的成本真是太高了,加州人口組織的一項統計表明,洛杉磯每增加一個居民,城市就要增加17531美元的基礎設施,在舊金山和薩克拉門托,這筆費用分別是18915和16454美元。
不過,這些并不是人口組織的主要依據。他們所依據的是精密的計算。以目前的水平,美國人已經利用了40%這片大陸上被光合作用捕獲的太陽能量,再加上其他的,足達到所有植物辛勤勞動一年的140%,他們已經在透支。這樣的高能耗持續(xù)下去,100年后,子子孫孫恐怕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奢侈地生活了。自從1859年發(fā)現了石油,美國人就主要靠億萬年前的太陽能活著,我們種一公畝的地靠的是1200小時的人工,他們才10個小時,剩下的就是往地里潑汽油,以一般農場水平,3000卡路里的諸如燃料、化肥、除草劑等石油制成品的投入才產生1000卡路里的糧食。糧食生產實際上是在浪費資源。自然資源的地下水和土壤的再生速度也不敵美國人的生產速度,土壤的侵蝕速度是新生速度的18倍,地下水開采速度也超過補給的25%。
最終,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需要建立在資源可再生的基礎上。惟一取之不竭的能源惟有太陽能。植物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儲存太陽能,能量隨之進入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這樣的轉化效率是非常之低的,并且,除了提供食物,這些植物還要提供纖維、紙漿和木材。人類還要給野生動物留出足夠的生存給養(yǎng)。為了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還要把大量的植物轉化為酒精。實際上,轉化酒精的過程又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
算下來,以美國這樣廣闊而又基本適合居住的國土,只能維持6000萬到1億人口的奢侈生活。當然,抬一抬手,以美國目前超支40%的太陽能計算,兩億以下都是可接受的水平。
1億是明朝時我們的人口水平,可惜蠻子一進山海關就一躍而4億。那時的西方人正忙著把生存壓力釋放到新大陸,我們呢,沒知識也罷,怎么連出門轉轉的樂趣也沒有呢。最近只要一開會,美國人就愛裝扮成狗熊呀、雞呀的和警察過不去,這里面就有人口論者。要是當時的李自成們也這樣鬧一鬧,解決的恐怕反而是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