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 城樹蔭
曾名噪一時的永盛房地產(chǎn)公司,近來突然成為公眾投訴熱點。坐落在縣城南街上那裝修豪華的公司辦公樓前,天天門庭若市,熱鬧非凡,來者大多怒氣沖沖。他們中間,有交款兩年多仍未搬進新樓的購房人,有參與公司高息集資而到期本息全無的存款人,有建起房子卻拿不到工程款的包工頭,有新建小區(qū)停水停電無法生活憤怒的住戶……任人們罵罵咧咧摩拳擦掌四處尋找,那位親手種下苦果的永盛公司老總趙永盛卻人間蒸發(fā)般地失蹤了。
從永安小區(qū)起步
10年以前誰知道趙永盛啊?一個個子不高、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當過兵,當過機關干部,后來“下?!弊銎鹆朔康禺a(chǎn)生意。幾年工夫他就發(fā)了,成為縣城炙手可熱的人物——產(chǎn)值過億的民營企業(yè)家。
認識趙永盛的人都說:這小子是塊經(jīng)商材料,精力充沛,目光炯炯,善于拉關系,點子像高產(chǎn)母雞——一天一個,可惜不走正道,畢竟道行不夠,難成正佛啊……
永盛公司初建時,不過是一個項目公司而已。
完成第一個工程項目之后,永盛公司有了些原始積累。趙總為生存所迫,馬不停蹄地尋找新的房建項目。好在縣城不大,人際關系不像大城市那樣淡漠。他在建委有戰(zhàn)友,銀行有同學,友情加恩惠,辦事還真方便!
經(jīng)過一番緊張的籌備,永盛公司獨立操作的項目——永安小區(qū)不久便正式開工興建。永安小區(qū)位于城鎮(zhèn)鬧市,占地約2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屬于那種鬧中取靜的居家寶地,上班上學近捷,購物求醫(yī)方便,頗受市民青睞。小區(qū)剛一開工就施以廣告轟炸,房屋預售出乎意料的火爆!
欲購房者先交1萬元訂金,就獲得了新房期權,如果一次性付清房款則優(yōu)惠10%,如果集團購房更能享受大幅度優(yōu)惠。小區(qū)的宣傳造勢手段高明,“黃金地段,永盛房產(chǎn)”,“鬧市中的村莊,成功者的家園”,此類煽情口號頻頻見諸當?shù)孛襟w,小區(qū)的三維效果圖更是在電視熒屏上大放光彩,誘惑人心。鈔票如水嘩嘩嘩流向開發(fā)商。
事業(yè)剛起步便如此風光,趙永盛躊躇滿志,心中滿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豪情。他企業(yè)中的骨干,乃至生意中的伙伴,多與他沾親帶故——這種人情至上的用人機制,為成長中的企業(yè)埋下了一道道隱患。此是后話,這里先表一個細節(jié)。
永安小區(qū)建筑承包商張山,據(jù)說是趙永盛在部隊時的戰(zhàn)友,肥水不流外人田,業(yè)務肯定要照顧哥兒們。雙方在合同中講明:工程款分期撥付,首期撥付50%后開始動工,主體工程完工后付70%,全部竣工付80%,工程質量驗收合格后付清全部款項。
動工不久永盛就出現(xiàn)了違約現(xiàn)象——資金不到位,但張山經(jīng)不住趙永盛三番五次地上門游說,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小區(qū)房屋開始預售,售房款開始零零散散交到張山手上。永盛公司的主管會計是趙總的一個侄女,業(yè)務上渾渾噩噩,做的財務賬連自己都看不懂,所以經(jīng)她手交給張山的錢已經(jīng)占工程款的多少了,誰也弄不清楚。
反正永盛的員工總見張山在公司等著要錢,工程進度慢得像老牛拉車,令人心焦!趙總讓新任命的工程經(jīng)理王新去敦促承包商。王新?lián)f是趙總看著長大的同學的弟弟,30出頭,血氣方剛,他受命去找張山,橫眉豎眼地催問工程進度。張山自有對付“鬼子”的一套:“兄弟,趙總不給錢,我怎么雇工加人,怎么個快法呀?”強硬之后又來軟的,“兄弟,不要那么肝精火旺嘛,都是趙總的朋友,何必鐵錘對砧板,碰得叮當響?有空,咱們到茶樓坐坐……”
茶樓坐過兩回之后,兩個人便成“鐵”哥們了,“融洽”得甚至超過了與趙永盛的關系。對這一反常變化,趙總與大家都沒在意,因為購房款依舊在收,樓層也緩慢地在長……管理中的紕漏、用人中的不察,一時半會兒哪里看得出來?
永安之后是永泰
永安小區(qū)剛鋪開攤子,趙永盛又在策劃催生第二個項目了。這個小區(qū)取名為永泰小區(qū),與永安小區(qū)互為伯仲,取國泰民安之意。
永泰位于縣城文化區(qū)內,毗鄰中學、醫(yī)院、新華書店等單位,地形開闊疏朗,環(huán)境相對優(yōu)美,交通也還便捷。眼光精明獨到的趙總認定這又是一處發(fā)財旺鋪。
他用高薪聘請了一位財務經(jīng)理,負責該項目的融資行動。不久大家便明白了這位叫高成的財務經(jīng)理的真實身份——原來他是某商業(yè)銀行行長的小舅子,并不懂財務專業(yè),但仗恃著他姐夫的關系,出入銀行像出入自家門一樣自由。由于這層關系,加之以永安小區(qū)作抵押,永泰項目貸款已不成問題。
兩個大項目相繼啟動,財源即將滾滾而來。趙永盛頭腦開始發(fā)熱了。他性格中原有的“義氣”與“慷慨”急劇發(fā)酵,變成了暴發(fā)戶的鋪張與奢侈,管理中的小漏洞迅速擴張為大漏斗。
他聽說縣里某領導住宅后邊要添建兩間小偏房,便一口包攬下來?!斑@,小事一樁,從拆到建,一切不勞您操心,咱自己的工程隊,方便。錢?別提錢,那不見外了嗎?”
他聽說另一位領導的兒子要結婚,便主動送上一件大禮:“只需交訂金5000元,新房你隨便挑。小別墅?小別墅也行,至于房款,你什么時候付都行,絕對優(yōu)惠!”
如此舒心潤肺的話兒,哪個領導不愛聽?他們因此對這位當過兵又當過干部,“根正苗紅”又善解人意的房地產(chǎn)老板夸贊有加。生意場上他真是游刃有余。
“你有集團購房的決定權?那好,可以給你5‰的個人折扣,賬面上絕對看不出來,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因人而宜,收放自如,靈活的銷售策略確實奏效,而這一切皆由一位女人具體操辦。
年屆不惑的路萍是永盛公司決策人身邊不可缺少的人物。她體態(tài)窈窕,模樣在小城中也還算是標致,是可以點燃男人欲火的那種女人。
由于夫妻不和,她早與丈夫分居,為了孩子而沒有離婚。在她身上,魅力與心計并存,自從投靠趙永盛之后,她的潑辣精明、善于公關的潛力得以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利益自然得到不少,為此她真心把趙永盛當成了后半生的依靠。
趙總也把路萍視為紅顏知己,相當器重這個女人,他甚至不加避諱,整日與路萍出雙入對,還把銷售部經(jīng)理這個關鍵職位,交給了這個與自己關系曖昧的女人。
與灰頭土臉的鄉(xiāng)下老婆相比,路萍確實光彩照人。她會打扮,會剪裁,還能歌善舞,是縣城有名的交際花。當上永盛的銷售經(jīng)理之后,她儼然成了公司的二號人物,大小事務樣樣過問,并且經(jīng)常代表趙總穿梭于政府、銀行、建委等部門。別人辦不了的事情,她去可以立馬“搞掂”。公司員工們對她佩服中又含有明顯的鄙夷,暗地里稱她為“老板娘”。
永泰之后是永吉
永安、永泰兩個小區(qū)正大興土木,趙永盛又打算開發(fā)第三個小區(qū)了。他準備將縣城中一條千米長的狹長老街改造成永吉商業(yè)一條街,街兩旁建一批兩層房,下層營業(yè),上層住人,憑直覺,這108套黃金門面租售前景肯定看好。
點子是路萍出的。素有逛街購物嗜好的女人早就看出了這條老街的增值潛力。趙永盛采納了她的建議,夸她是金點子,為此獎勵了她5000元。
緊接著是申請立項、劃撥地皮與融資運作。千斤重擔自然落到了路萍肩上。
前者并不難,因為這個項目恰好迎合了政府的舊城改造計劃,縣長正愁無企業(yè)家投資介入,這下好了,正想打瞌睡,就有人送上了枕頭。
劃地皮也不難,有政府支持,居民房拆遷至郊外之類的麻煩事兒自有專門班子處理,舊城改造辦公室有的是拆遷安置費用。
融資再度成為關鍵。新項目上與不上,上得快慢與否,都跟資本的推動力度有關。啟動資金尤其重要,因為只要立項成功,就可以大打廣告攻勢,憑預售房這一招快速募集錢財。
路萍和高成開始頻頻出擊了。一個月之后,終于籌夠開工的資金,各種必辦的手續(xù)也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趙總得意地將三個項目稱為“永盛成功三部曲”。
由于吃夠了張山的苦頭,這次他把工程交給了一個比較正規(guī)的,有著二級資質的施工隊伍,并且講好條件,由對方先墊付工程資金,稍后結款。承建方迫于無奈,只好先干起來再說——否則便拿不到業(yè)務。誰讓縣城的建筑業(yè)長期處于不景氣狀態(tài)呢?
預售期房的賺錢機器又隆隆轉動起來了。其實三個小區(qū)的預售行為都是不合法的。因為永盛沒有預售許可證,辦證不僅麻煩還要交許多“冤枉錢”。但趙總和路萍有的是預防措施,早用紅包、茅臺和三陪小姐把監(jiān)管部門的官兒們“勾兌”了。什么時候上峰要下來檢查,什么時候再補辦不遲。
三個“永”字號小區(qū)期房同時預售,盡管斂財數(shù)額不夠理想,工程進度更不盡人意,但永盛公司的架式是如火如荼的:廣告鋪天蓋地,市民街談巷議……正所謂:賺錢不賺錢,攤子先扯圓。
以為撿了個落地桃子
因為永盛企業(yè)在當?shù)氐馁Y信度尚可,其銀行貸款數(shù)額不小,售樓款亦相當可觀??雌饋恚w老板確實是個“有錢人”了。
其實他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工程資金仍有很大缺口。若不迅速填平,后果不堪設想。
內心焦灼的趙總決定親自出馬,向信用社和基金會進行游說,為了拉攏新“財神”,4套近百平方米的商品房分別以3萬元的超低價格售出。
貸款有了,日子好過了,趙永盛此時竟采取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大行動——收購了另一家因運作不良而停工的房地產(chǎn)公司——“信達”。
“信達”公司有兩座在建的寫字樓,一座12層的已完成主體工程,另一座擬建17層的只建了兩層。信達孟老板可憐兮兮地說,因為沒有錢了,不得不“忍痛割愛”,求助永盛。
這又是一個熟人。趙與孟曾在農(nóng)村一起當過知青,況且素有擴張之志的趙永盛也為這個現(xiàn)成的房產(chǎn)項目而動心。
兩家公司合請了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來對兩座未竣工寫字樓進行評估,最終評定價值為1200萬元。這個價看起來客觀而無可爭議,于是收購協(xié)議迅速簽定,收購款由永盛一次性撥付給信達。
事過很久,才有知情人透露風聲:參與評估的兩位會計師事先被孟總的“紅包”搞掂,他們貌似公允,其實在發(fā)水,那兩座寫字樓最多值800萬元。
可惜生米已煮成熟飯,而且所有程序皆合理合法,趙永盛即使吃虧也打不出噴嚏來,他只能悻悻地罵一聲,“姓孟的我操你祖宗!”
無奈之中求助高利貸
之后,永盛又相繼與“朋友”推薦的某房地產(chǎn)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了兩個物業(yè)小區(qū),仍以“永”字當頭,仍走的是集資老路子——開工預售。
如今的永盛公司已今非昔比,高速膨脹,規(guī)模宏偉,財大氣粗,出手不凡,為官為民者都對它禮讓三分。
公司申報三級資質,雖然明顯不夠標準,但也暢通無阻地過了。
永盛在這個縣城的事業(yè)達到鼎盛,堂而皇之改名為“永盛集團公司”。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隨著國家開始宏觀經(jīng)濟調控和收縮銀根,紅火一時的房地產(chǎn)業(yè)開始進入低迷期。
銀行嚴厲催還到期的巨額貸款,并以法律懲罰作警告。而永盛的借貸資金已全部押在項目上,怎么還款?再說拆東墻補西墻的伎倆顯然不管用了。
環(huán)顧當?shù)厮械摹柏斏瘛睜敚瑹o一遺漏地,幾乎都向永盛貸過款了。趙總于此暗暗佩服財務經(jīng)理高成和銷售經(jīng)理路萍的神通廣大??涩F(xiàn)在七、八家債主一齊上門討債,頓時讓他有了四面楚歌的恐慌。
怎么辦?怎么辦?路萍危急救主,不失時機地把自己的老同學邱浩引薦給了趙總。
邱浩是某公司的財務經(jīng)理,實質上是一個放高利貸者。他的公司不知從何處引來大筆資金,自己用得不多,其余的則全部委托某基金會向外放貸,當然利率要比國家規(guī)定的高出許多。
經(jīng)過痛苦的權衡,永盛公司以永泰小區(qū)的10套別墅作為抵押,取得150萬元短期貸款。兩個月之后,永盛連本帶息還了貸,獲得邱浩信任,取得更大額度的貸款就很容易了。趙永盛拿這些錢去還了銀行的逾期貸款,然后再向銀行借貸……拆借的把戲對于永盛已是看家本事。
邱浩的出現(xiàn)確實為危機四伏的永盛集團打了一劑強心針。趙總為此對這位紅顏知己的恩寵又多了一分。
百里長堤處處蟻穴
工程經(jīng)理王新的弟弟王濤是搞房屋裝飾的,想借永盛公司的名義多攬些活兒,于是托兄長向趙總說情。趙永盛爽快地回答:“這好辦,讓你兄弟把人馬全帶過來,我再投點資,成立一個永盛裝飾公司,法人代表就是他,算是永盛的下屬公司,但是獨立核算,怎么樣?”王濤聞言,樂得一蹦三尺高!
趙永盛自有他的如意算盤。不久,公司就提出了“一條龍”的滾動發(fā)展戰(zhàn)略。
新建的永盛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承攬永盛房產(chǎn)的全部內外裝飾業(yè)務,由集團注資100萬。經(jīng)理王濤一下子就神氣活現(xiàn)起來,西裝革履,手機轎車……看上去還真像發(fā)了大財,實際上什么都沒變。
銷售經(jīng)理路萍一看有利可圖,乘機向趙總提出“一業(yè)為主,多業(yè)并舉”的經(jīng)營策略,建議集團斥資300萬買下城邊一個小水泥廠,讓自己的二叔路定國出任廠長,“今后這個廠將為集團提供大量自產(chǎn)水泥”。趙永盛經(jīng)不住女人的蠱惑就同意了。原任該廠后勤科長的路定國搖身一變成了廠長,當月就迫不及待地裝備了手機和轎車。
趙永盛的舊友陳鳳國此時也來進言,他是縣城東郊陳莊的村委主任,打算把自己承包的40畝土地長期租給永盛公司做建材市場。趙總想這條建議符合“一條龍”精神,很快表態(tài):“只要你辦得了退耕,就建!”陳鳳國把胸脯拍得像架子鼓一樣砰砰響,滿口應允。于是成立了永盛建材公司,經(jīng)理由趙總的侄子趙強出任。才20出頭的小伙子,同樣由諾基亞手機、桑塔納轎車伺侯著。
集團一時“人氣”旺盛,凡有功之臣全部升遷,財務經(jīng)理、工程經(jīng)理、銷售經(jīng)理幾位中堅骨干均升任副總,每人都獎勵了一套160平方米的躍層式房子。
財務經(jīng)理高成眼見公司內外皆是別人的關系,心里不快,便想拉一撥人馬出去自己組建分公司。他到處尋找機會,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個瀕臨破產(chǎn)的街道服裝加工廠,便以將其改造成鋁合金門窗加工廠為由,要求趙總收購?!芭R街圍墻還可以改建成店鋪出售,一石雙鳥豈不美哉?至于資金嘛,這難不倒我……”想到高成的融資能力和強勢背景,趙總想不答應都不行了。
由于戰(zhàn)線拉得太長,攤子鋪得太大,集團財政開始捉襟見肘。幾項貸款先后到期,銀行催得人心慌意亂。
高成提議向社會集資,月息高達2%。這樣做雖然非法,迫不得已也只有鋌而走險了。
迷途不知返的趙永盛并未就此剎車,他擴張的野心還在膨脹。按照他的“一條龍”思路,集團還應該有個磚瓦廠才對。于是他派人去城南的三合莊磚瓦廠考察,幾經(jīng)談判,打算收購下來。首期得付款30萬,加上建行的一筆50萬貸款到期,一共80萬去哪兒弄呢?結果又是邱浩幫了他。
這頭光顧著收購,那頭小區(qū)的建設呢?最先開工的永安小區(qū)共有四幢商品樓,可兩年過去了至今還有一幢沒有完工。前三幢樓因為質量問題也沒能通過驗收,急于搬入新樓的購房戶們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承包商張山卻一口咬定永盛公司只付了80%的工程款給他,還欠他20%,墊錢施工,他怎么快得起來?
趙總把張山恨得牙癢癢。
永泰小區(qū)倒是建成了,但是因為某廠曾為永盛的貸款擔保,所以把土地證件押在了那廠里。如今200萬貸款無法還清,抵押物取不回來,永盛無法為住戶辦理房產(chǎn)證,搞得一片討伐之聲,因而也滯銷。
永吉商業(yè)一條街雖說是包給了一家較正規(guī)的建筑公司,但該公司又往下分包給了若干小建筑隊,結果一段一段臨街門面被建得良莠不齊,同樣的設計圖紙卻建出了幾種花樣,讓人哭笑不得——這種“花臉蛋”房子怎么會好賣?
從信達那里買下的兩座寫字樓更是停工待“錢”,恐怕要變成“胡子”工程了。
而與別的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的兩個物業(yè)小區(qū)情況更糟,工程款撥付給對方了,工地上卻無人施工。對方解釋,原工程預算款遠遠不夠用……需要再追加30%的資金,否則只有停工。
按下葫蘆浮起了瓢
趙永盛被紛至沓來的各種麻煩事兒攪得暈頭轉向。正當他左擋右防之時,突然出了一件讓人始料未及的大麻煩!原來通過邱浩貸出的那80萬出了問題。
邱浩公司的臺灣大老板核賬時發(fā)現(xiàn)賬目短少,他驚詫于80萬的巨額貸款竟沒有通過自己親筆簽名便放了出去!膽大妄為的邱浩竟敢偽造老板的簽名筆跡,并勾結永盛銷售經(jīng)理路萍非法挪用資金自己漁利。這還了得?老板一怒之下報了案,公安局在立案偵察過程中,把邱、路二人刑拘起來。
救人如救火。趙永盛只得四處奔走,托各種關系去解救他倆,為此他耗掉了不少錢財和時間。一個星期之后,二人出了局子,永盛公司因此元氣大傷。臺灣大老板嚴令邱浩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收回那80萬,邱浩無奈只好讓趙總趕緊想辦法。
資金啊資金,如今只有資金能救永盛的命。但以永盛現(xiàn)在的資信度,貸款處處碰壁。趙總只有強令員工內部集資,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邱浩所在的公司依照協(xié)議去封永盛公司許諾抵押的房產(chǎn),卻駭然發(fā)現(xiàn)那些抵押房均已售出,新的戶主肯定要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雙方均把怒火發(fā)泄到永盛一邊。
早已交齊房款卻久久無法搬入新居的住戶也惱了,聯(lián)合起來到縣政府信訪辦告狀,并向法院起訴永盛的欺詐行為。
各銀行、信用社、基金會紛紛狀告永盛集團逾期不還貸,使國有資金和集體資金蒙受損失。
裝飾公司經(jīng)理王濤臨危叛主,說:“這公司原本就是我的,跟他永盛沒有什么關系,現(xiàn)在憑什么封我的房、封我的車、封我的裝飾材料?再說我給他趙永盛干的裝修活兒還沒清賬哩,我找誰要去?”
水泥廠長路定國也滿臉委屈:“一廠的老弱病殘,能生產(chǎn)出什么好水泥?但我管理上可不混亂,不像集團那幾個頭兒。”
建材公司經(jīng)理趙強一攤雙手:“陳莊的退耕手續(xù)辦不下來,這40畝土地我敢亂用?集團投資搞建材市場,還不等于打水漂漂?”
由街道服裝廠改成的鋁合金制品廠更是白白花了錢,一廠的縫紉女工能做什么鋁合金門窗?簡直是在開國際玩笑。高成把一切歸咎于集團老總決策失誤,與自己毫無干系。
真是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啊!趙永盛知道大勢已去,禁不住長嘆聲聲。精明過人的他,似乎早已作好了退隱江湖的準備……
黃鶴一去不復返
縣法院里關于永盛公司的經(jīng)濟違法案卷堆積如山。
已查封和待執(zhí)行的資產(chǎn)總計約1個億。
最后一次接受法庭聆訊的永盛公司骨干各執(zhí)一詞。
集團總裁趙永盛說:事已至此,我無話可說,先讓員工們放長假吧……
銷售經(jīng)理路萍說:只要設法引資,眼前的經(jīng)濟危機就可以渡過……
工程經(jīng)理王新說:工程延遲問題不能怪我,資金不到位是誰的錯?
財務經(jīng)理高成說:你們(法院)敢宣布永盛破產(chǎn)嗎?破了產(chǎn),銀行找誰要錢去……
他們似乎都有難言之隱,面面相覷,欲言又止。
就在司法機關對永盛公司案作深入調查的時候,企業(yè)法人趙永盛借口出外引資就不知去向了,連春節(jié)都沒有回家,而各位副總也都找地方躲了起來,一個個分公司全都偃旗息鼓。
面對憤怒的人們,盡管法院辦案人員一再勸慰:“趙永盛他們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但眾怒已是難平。
每天上午,提籃上街買菜的老太婆們,都能看見永盛辦公樓前亂哄哄的場面……
(編輯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