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昆
獨生子女的教育,是擺在許多年輕父母面前的一個難題。不少家長認為,如今條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獨根獨苗,因此,無論如何不能讓孩子吃苦受累。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們盡其所能,竭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從各方面滿足孩子的種種需求,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使孩子生活在一個虛構的世界里,其主要表現(xiàn)如下:
首先,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而不管這種需求是否必要合理。孩子在生活中是會提出很多要求的,其中有合理的,則應給予滿足,也有不合理甚至胡攪蠻纏的,應加以說服摒棄,如果你不加選擇,有求必應,容易造成孩子處處以自己為中心的優(yōu)越感,把一切都看成是理所當然。
其次,無限制地贊美、恭維孩子。如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夸他(她)聰明、漂亮,或用贊揚的口吻鼓勵他(她)做的每一件事,甚至對他(她)畫得亂七八糟的圖畫,你也說是杰作;對他(她)彈得一塌糊涂的鋼琴曲,你卻說它很美妙;對他(她)欺負小朋友的惡作劇,你還說他(她)富有創(chuàng)造性;等等。
再次,從不要求孩子干他(她)該干的事情。如害怕孩子哭鬧,因此從不嚴格要求他(她),而老是放任自流,以至孩子養(yǎng)成習慣,大事小事皆以哭鬧相威嚇。另外,樂于為孩子排除一切障礙,只要孩子提出,總是助他(她)一臂之力,讓他(她)回避所有的困難,企圖給孩子造成一個風平浪靜的環(huán)境,選擇一條一帆風順的發(fā)展途徑。結果,他(她)會把你為他(她)做的一切看成是天經地義……
以上種種,實際上是在孩子周圍建立起了一個虛構的世界,這些孩子,則不自覺地進入了一個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世界里。顯而易見,這無論是對他(她)人生觀的萌芽,還是對他(她)以后的成長來說,都是極為有害的。如當他(她)進入幼兒園后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他(她)周圍,還有幾十個年齡和他(她)一樣的孩子,他(她)會感到困惑,甚至驚恐不安。因為他(她)的有些要求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很容易就會垮掉,為此他(她)會感到驚訝;有些老師可能耐心不那么好,對他(她)那些亂七八糟的圖畫不會恭維可能還會嘲笑,對他(她)那雜亂無章的鋼琴曲不會欣賞可能還會厭惡,對他(她)欺負小伙伴的惡作劇不會鼓勵而且還會批評,為此他(她)心靈會受到震蕩,覺得委屈;也不會有人老是夸他(她)聰明、漂亮,為此他(她)會感到傷心;小朋友們按規(guī)則做游戲,沒有理由總是讓他(她)獲勝,為此他(她)會覺得格外惱火;當他(她)需要幫助而無人理睬,采取哭鬧的辦法老師又會訓斥,為此他(她)會感到無所適從;……他(她)會發(fā)現(xiàn),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
由此可見,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生活在虛構的世界里,因為那個由父母建造的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世界,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害的,它將使孩子的意志力異常薄弱,脾氣十分古怪,對意外打擊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極差。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習慣行為往往是在幼年時期形成的,如果從小就養(yǎng)成上述不良習慣,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是相當不利的。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年輕的父母應該鼓起勇氣,幫助孩子走出虛構的世界。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