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我給5歲的兒子講兒歌“李小多分果果”:“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兩個,一個大,一個小,大的留給小朋友,小的留給他自己?!眱鹤訐P起小臉疑惑地問:“媽媽,為什么大的留給小朋友,小的留給自己?我特別想吃大蘋果,不喜歡吃小蘋果。”
我知道兒子說的是實話,因為他所做的完全是出自本能,他現(xiàn)在并不了解自私與無私的概念,也意識不到這么做是一種先人后己的品格,而且這種品格是如何高尚。他只接受和他切身利益相關(guān),而且讓他感到開心快樂的東西。
孩子的思考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我就從他身邊的人開始,由內(nèi)及外地啟發(fā)他?!皟鹤?,假如你有三個蘋果,你會分給誰?”“分給姥爺、姥姥?!眱鹤哟舐曊f?!昂煤⒆?,你真懂事,知道孝順老人了,姥姥、姥爺年紀大了……”“不,我和姥爺,姥姥最好,就把蘋果分給他們?!?/p>
謙遜禮讓的品格教育就這樣從身邊的親人、親情和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了。兒子知道把蘋果分給姥爺、姥姥,分給爸爸媽媽,不過有一點他一直堅持,那就是自己一定要最大的。
我和他進行了一次“雙邊對話”。我說:“兒子,如果媽媽想要你手里的大蘋果,小的給你,可以嗎?”兒子問:“不行!”我說:“你是媽媽的寶貝兒子,所以媽媽總是把大的留給你,你為什么不能把大的給媽媽呢?”兒子想了想:“你不是要把大的給我嗎?為什么又要我把大的給你?”兒子把拿著蘋果的手背到了身后。我拍拍兒子的頭:“這要看你心不心疼媽媽了,媽媽多累啊,每天上班,掙錢給你買好吃的。原先,姥姥也和媽媽一樣工作,非常累,媽媽就心疼姥姥,每次吃好東西,都讓姥姥先吃……”兒子仰著臉,撲閃著大眼睛,聽得入迷了?!拔乙残奶蹕寢??!彼驯车缴砗蟮氖诌t疑著伸出來,“那,那以后我的寶貝兒子也會心疼我,該把大蘋果留給我了吧?”我忍不住笑了:“等你有了寶貝兒子,你就會把大蘋果給他吃,給你的爸爸媽媽,他也會把大蘋果留給你。你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啊。就像你和姥姥、姥爺好,姥姥、姥爺才會和你好呀。”看得出,兒子這回開始認真地思考禮讓這個問題了。
從那以后,不管有什么好吃的東西,兒子總是蹦蹦跳跳地取來最好的給姥姥、給姥爺,然后給我和他爸爸,給小姨、小舅,最后才是自己。姥姥、姥爺總是拍拍他的頭:“寶貝外孫先吃吧。”兒子搖搖頭自得地說:“不用,不用,姥姥姥爺先吃吧,等以后,我寶貝兒子和寶貝外孫會讓我先吃的?!币煤逄么笮Α?/p>
由內(nèi)及外,兒子對老師、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也都持一種禮讓的態(tài)度,在幼兒園小朋友中很有人緣,交了很多朋友,被小朋友們選為班長,管著許多在他看來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