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聞
兒子日前在學(xué)校被同學(xué)打傷了。我找校長投訴,校長約打人同學(xué)的家長來向我道歉,那位家長倒是來了,但她只說了一句“不好意思”,竟只字不肯批評自己的孩子,甚至還說什么“如今這社會,道理是應(yīng)該講的,可最后解決問題是靠實力。你的孩子有道理,沒實力,現(xiàn)在被人打幾下事小,將來出到社會上去混,就不是吃點兒皮肉之苦那么簡單的了……”
我愕然。照這位家長的意思,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理走遍天下”要改作“有力走遍天下”,拳頭就是實力,只要拳頭一揮,就能一覽眾山小。孩子打架也變成適應(yīng)競爭的一種需要了。果真如此嗎?
今天的社會的確是一個競爭愈益激烈的社會,作家長的,需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以滿足孩子走上社會的需要。但是,我以為,不管在任何情況下,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不僅無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精神,反而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首先,在文明社會中,競爭的基礎(chǔ)是平等,是社會的總體和諧和安寧。而鼓勵孩子與人動手,只能教給孩子一種最粗陋、最原始的解決沖突的方式,給孩子灌輸一種強權(quán)意識。強權(quán)的基礎(chǔ)是不平等,是社會的動蕩和沖突,和文明社會的競爭意識是背道而馳的。一旦孩子信奉拳頭能解決一切,他就會恃強凌弱,打贏了對弱者吆三喝四,老子天下第一:打輸了對強者言聽計從,不敢有稍許異動。這樣的孩子競爭精神從何而來?
其次,在文明社會中,競爭已經(jīng)從最原始的體力的較量變成了智慧較量,從拳頭的較量變成了頭腦的較量。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管是主動挑釁,還是被動還擊,都會暗示孩子要在體力上壓倒對方。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變得四肢發(fā)達而頭腦簡單,遇事不冷靜,欠思考,動輒武力相向,這樣的孩子如何能在以智慧較量的文明社會的競爭中立足呢?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的社會中成為競爭中的強者。但這個“強”,是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試想,一個遇事強出頭,凡事都不肯做半點讓步,吃不得一點虧的人,真能在競爭中成為最后的贏家嗎?做人最重要的品性之一是寬容,凡事“讓他三分又何妨”?懂得寬容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吃了虧,實則不然。讓人一步不止是有益于他人,其實是為自己開拓出一個“海闊天空”的局面。一點虧都不肯吃的人最后總會因小失大:而懂得寬容忍讓的人則是笑在最后,也笑得最美的人。因此,每當兒子向我訴說別人欺負他時,我都告訴兒子要和他講道理,實在講不通就避開他。要知道,避其鋒芒,亦可挫其銳氣。但必須讓孩子明白,你避開他,并不是怕他,只是不屬于和他計較。
責(zé)任編輯:欣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