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非
逝去的歲月在我們心中沉淀為記憶,而記憶無論是苦澀或是甜蜜,都變成我們內(nèi)心的一種財富,讓人在夜闌人靜時反復(fù)咀嚼。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時光之水會倒流而至,將我們淹沒。這成為挽留我們生命體驗的一種方式。或許是因為童年是我們記憶的源頭,也或許是童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樂趣更適合回味吧,“童年”成為一種情結(jié),童年經(jīng)驗成為作家筆下常見的題材。
魯迅在童年記憶中最難忘的是他的樂土“百草園”,而龐培最難忘的是他的“小鄰居”——一位矜持文靜的女孩子。哦,在那段記憶中,我們懵懂的心湖上不也曾搖曳著某位伊人的身影嗎?那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秘密的幸福。
龐培的作品富于詩性(龐培是以詩成名的),似乎他在用散文的方式寫詩。那是感覺和情緒的捕捉和低調(diào)的喃喃自語,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其形而上的追求對生存的超越,頗耐人尋味。在這篇隨筆中,一個意象反復(fù)出現(xiàn):“一半拖在地上,一半垂落在井中的井繩”。童年在我們的回憶中是那樣的真切、清晰,就像一段拖在地上的濕漉漉的井繩,還滴著水珠兒呢!同時,又如作者說的那樣,“回憶里面總有某種迷離、搖曳不定、使人長時間心神恍惚的成分,誰能說得清自己的成長、突然成人的經(jīng)歷呢?”那垂落在井中的一半井繩,垂釣出的是時間匆匆流逝的那種恍惚感。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情趣,比如“大黃蜂的‘嗡嗡聲音,花聽得不耐煩,就岔然地開了”,這個句子的意境與“紅杏枝頭春意鬧”相合,也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另外,從文中準確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也可見得作者感覺的細膩——“夜間下過兩場雨,空氣里到處都是薔薇和月季花的青梗的味道,有點澀、苦,也有點淡淡的甘甜……有時,雨味道和太陽光的味道仿佛在空地上廝打,相互在比賽,爭奪各自空氣的地盤?!?/p>
下面是龐培在他的隨筆《低語》中的“自序”,我之所以不嫌冗長地將其抄錄,是因為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賞析這篇文章——“作為作者而題在我名下的那本書的內(nèi)容——我曾無數(shù)次地向其中、向其內(nèi)在深處眺望(仿佛它是一個經(jīng)由我們長途跋涉最終抵達的故土的一間小瓦房——推門而入是一個寂靜而深遠的房間),在秋風颯颯中,在異域的旅行中,在最艱苦的歲月里——我相信我對它的常年眺望不僅影響、保護并且部分構(gòu)成了我迄今為止的寫作,或者說是生活下去的精神——很少時候我把它當作夢以外的文章來做。相比之下,我更像是一個人在起風的山林里獨自漫游,因為陽光曬得太暖和了而靠在措詞的草地上歇一下。如今,當人們把它印刷成書,如同風從山的北面吹來了春天濕潤的油菜地里的暖香,這香味有一年之初最早一批蜜蜂的嗡營,也有養(yǎng)蜂人自己漫不經(jīng)心的哼唱?!薄俺艘稽c點喜歡安靜和慵懶的品質(zhì)外我想不出我心目中的理想讀者的形象——他們一定像我一樣有時在好天氣里發(fā)呆,或者回憶一段舊歌詞——原因是窗外清風吹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