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紅
編者按:近幾年隨著我國綠化建設的迅速發(fā)展,苗木市場不斷升溫,交易十分活躍,廣大苗木企業(yè)和苗農(nóng)抓住這一機遇,辛勤耕耘,守法經(jīng)營,獲得了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但是也有些投機者乘機弄虛作假,不講誠信,在苗木買賣過程中騙取錢財,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我們將苗木買賣過程中一些常見騙術揭露出來,幫助大家擦亮眼睛,識破騙術,避免損失。
騙術一:騙吃騙喝--利用苗農(nóng)急于售苗的心理,發(fā)生頻率較高。
有人通過廣告或各種場合了解到你的苗圃情況后給你打電話,聲稱要買苗,并邀你到他單位所在地細談。他提出要購買的苗木數(shù)量一般不會少,肯定是一筆足以讓你動心的大生意。
約好時間,花去幾百元路費,雙方見了面,對方會帶你到他們單位看看,使你對他的身份確認無疑。在具體談價錢時,"客戶"通常會表現(xiàn)得非常爽快,對你開出的價格全盤答應,很少討價還價。第二天,"客戶"來找你,暗示你或直接挑明說,買苗木的事情在單位領導那兒遇到點兒麻煩,需要用錢"打點"。為了做成生意,你的選擇一般是掏錢送禮,如此一來又花去幾百到幾千元不等。
其實,這些人都是假冒當?shù)啬硢挝坏娜?,利用人們急于售苗的心理行騙。他們演的所謂領導不同意的戲,就是為了騙取更多的錢財。未等你警覺,他們早已借故溜之大吉。
拆招:謹慎對待"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認真分析后再行事。
不到你的苗圃來看苗,反而要你上門洽談,這種做生意的方式就值得推敲。告誡苗農(nóng)朋友,對打這種電話的人應冷處理,不要受所謂的"大生意"的誘惑,更不要到異地簽合同。拆穿他的把戲其實很簡單,只要在電話里同他詳細商討所售苗木品種及價格,故意提高其中幾種苗木的報價,使之遠高于市場正常價格,如果對方不能察覺,仍堅持邀你到他處洽談,那么此事就很值得懷疑。
騙術二:強買--利用苗木禁不起長途運輸?shù)娜觞c,發(fā)生頻率很高。
強買可發(fā)生在任何送苗上門的交易方式中。通常買方看好苗木,先付給賣方一定數(shù)額的定金,之后苗到付款,分批結(jié)算。當賣方將最后一批苗木運到買方所在地后,買方卻在苗木質(zhì)量上挑三揀四,狠壓價甚至不給結(jié)賬,而只付給運輸費用--此為強買。強買者利用的是苗木禁不起長途運輸?shù)娜觞c,因為賣方如果不同意低價賣苗,那么將苗木原程拉回再移栽,同樣也會受到很大損失。如果是苗木一次運到,不需分批結(jié)算,那么對于賣方來講損失就更為嚴重。強買在苗木交易市場上較為普遍,有一位走南闖北的苗木經(jīng)紀人曾描述,他每年都要碰到這種事,有幾萬元錢已經(jīng)成為死賬。
拆招:加強法律意識,在合同上多用心。
騙術三:撤款騙苗--利用銀行系統(tǒng)的特點行騙,受害者較易上當。
此騙局受害者是賣苗方,付款方式是通過銀行匯款。設下騙局的人遠道而來,聲稱急需大量苗木,急匆匆看過苗木之后,當下與賣苗方簽好合同,同時與他的"單位領導"電話聯(lián)系,催促其馬上匯購苗款。因為時間短,這些假象很不容易看出破綻。尤其是當賣苗方與這個買苗人前往當?shù)劂y行,通過銀行確認對方已經(jīng)匯款出來時,就更加確信不疑了。殊不知此騙局的癥結(jié)正在于此,銀行系統(tǒng)規(guī)定,所匯出的款項在24小時內(nèi)因特殊原因可以撤回。于是,這邊正在火急火燎地起苗裝車,那邊卻在辦理撤回匯款的手續(xù)。等到車把貨運走,賣苗方到銀行取匯票時,才得知真相,悔之晚矣。
拆招:"不見兔子不撒鷹",切記款到發(fā)貨。
騙術四:強賣--手段惡劣,發(fā)生頻率較低。
所謂強賣,就是強行把苗賣給別人。這種行為曾一度在某些苗鄉(xiāng)很猖獗,個別不法苗農(nóng)往往三五成群,候在汽車站、路口等,一旦看到只身買苗的外地人,就會相繼湊上前去,先假裝熱情地套近乎,然后不由分說拉他到苗圃看苗。到了苗圃,車少人稀,便原形畢露,對買苗人軟硬兼施。好漢不吃眼前虧,不管苗木的數(shù)量、質(zhì)量多么不如人意,買方此行準備的定金就都得留下了。
拆招:加強自我防范意識。
騙術五:弄虛作假--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發(fā)生頻率很高。
目前購苗方通常在簽訂合同前要到苗木產(chǎn)地看苗,至少也要看樣品,但也有些工程公司或苗圃由于工期緊、缺少人手等原因,選擇了郵購。通過郵局匯款,到火車站取貨。在擁有誠信保障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下,這種做法本是一種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浪費的進步。但是,目前在苗木交易市場上,在沒有買方監(jiān)督的情況下,有些賣方常常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甚至收到款也不發(fā)貨。由于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訴訟手續(xù)煩瑣,時間較長,牽扯精力大,所以,如果涉及錢款數(shù)量不大,大部分買苗者一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自認倒霉算了。
拆招:需要社會各方的努力,共同營建誠信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