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你心目中的大學是什么樣的?
現(xiàn)實中的大學是什么樣的?
編者按:
社會學認為,人的社會關系依次是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yè)緣關系,那么第四種關系就是學緣關系,即在學業(yè)歷程中所結交的同學,因為銘心刻骨的共同經歷,所以才鑄就了一種綿延不斷的回憶,同時也成了一種經濟資源,所謂同學就是生產力。
對你而言:同學,是競爭對手還是情感寄托?讀者王院軍
大學作為個人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最后一站,在人的生命歷程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的意義。
時至今日,每當我回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仍不由得心潮涌動、情緒激昂。大學是學術研究的圣地,傳授技能的場所,更是促進民主、文明的先驅。開發(fā)人的潛能,完美人的品性,剖析人生、世態(tài),描繪、評論現(xiàn)實是大學應具備的社會功能。寬泛、平等、自由、大氣的學術氛圍是大學應擁有的治學、育人規(guī)則。教育是激勵、凸現(xiàn)、倡導生命本能的事業(yè);大學則是追求和堅持上述目標的行動者。大學教育應能豐富人的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改革舊的思想。她是現(xiàn)實而實用的,又是理想而自我的。大學可以給我們以慈愛、深情、敏感、寬容,就如同一位母親;大學還能帶給我們堅強、自信、勇敢、睿智,又像一位父親。大學是維護文明、促進改革的宣傳者,不是固化思維、約束天性的衛(wèi)道士,更不是愚弄民眾、阻礙進步的布道者。大學培養(yǎng)我們怎樣建立、尊重社會規(guī)則,如何判斷、辨別真誠與虛偽;應如何取舍,怎樣選擇。她讓我們懂得珍愛自己的擁有,理解他人的選擇,使我們過著平凡的生活卻可以像天才一樣思考。因為大學,我們會替苦難者落淚,給善良者祝福,為勝利者喝彩。
深邃而樸素,高貴而親和,前衛(wèi)而自在,卓越不落俗,優(yōu)秀不驕傲,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學。
遼寧郭宏亮
一次一個親戚問我怎么工業(yè)大學還有學新聞的,好不容易用飯店不只賣飯還賣酒菜這個比方讓他明白一點,自己卻越說心里越沒底,感覺大學真的有點像飯店:錢沒少花,卻沒吃到什么實實在在的東西。
曾經,心目中的大學神圣優(yōu)越,充滿銀發(fā)的教授、奔放的學子,而如今身在其中,想起從前老師為激勵我們考上大學而對大學做廣告般的贊美褒揚,竟有一種上當般的感覺。
我們逃課、上網、喝酒、考試前瘋狂突擊,男生以追女生為己任。拼命過了英語六級卻連與外教說幾句話都困難;拿著計算機三級證卻連下載安裝個游戲都不會;考研的玩命啃書,可一旦考不上,所學的東西全無用處,是去“人才市場”還是去“勞動力市場”?
我們得承認自身有問題,但導致我們問題的問題更令人不安。
大學應該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無論如何不能盲目追求外界的承認,無論如何不能在浮躁中徘徊。
江蘇仲華明
大學不是詩人的圣地,但一所大學如果不能激起年輕人的一些詩的回蕩、一些對人類問題的思索,那么,這所大學缺少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
灰塵下的歷史是那樣光茫四射,這讓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感受到一種無法抑制的悲哀。當大學理念已經引導了西方數(shù)百年發(fā)展之后,我們的大學依舊沒有成型。中國的大學除了在研究教學實力上落后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學并非是一個讓我感到激動人心的場所。因為,我們的大學普遍缺乏那種理想主義精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價值》中有極好的論述:“大學雖不能給你這個或那個實用量,它會為你的全部智能提供比技能更重要的因素。它們教誨你,使你變得知書達禮,它們成為你精神上的良師益友……”
這句話用來解釋上大學的目的再合適不過了。“大學讓你成為一個更為完善的人?!边@一點正如思想家懷特海一個世紀前所說的:“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里,他應該站起來,四面望。”
云南陸飛
現(xiàn)實中的大學與我心目中的大學,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我所經歷過的大學,許多學生都以純粹的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學僅僅是“職業(yè)培訓班”而已。念了大學,增強了技能,但人格的提升卻遠沒有完成。
許多大學在對外宣傳上只熱衷于校舍的建筑面積如何如何,硬件設施如何先進,卻鮮有提及學校的學術水準及敬業(yè)精神的。
什么是大學?本人以為,作為大學,必須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學術必須高度自由。大學是思想的搖籃,人們在這一環(huán)境中能夠自由發(fā)表各自的學術見解而不必擔心政治的束縛,這是首要的一點,如果這樣都做不到,不能稱之為大學。
(二)大學必須高度自治。只有有自治權的大學才會產生出真正的大學精神,沒有獨立價值理念來支撐的大學是一所培訓學校,而不是大學。所以,政府不能過多干預大學的內部事務。
(三)學生必須具有批判精神。只有敢于批判,才會獲得新生,這是一所大學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四)大學應給予學生人文關懷?,F(xiàn)在的人們非常功利,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少有感情上和心靈上的交流,上完課后便如同陌生人。須知,物質的東西是沒有感情的,它只是一片冰冷的世界,而只有人文的東西,才能把無情的世界改造成有情有義的世界。
最后,我心目中的大學,她是心靈詩意的家園。這,便是大學。
北京谷欣
“大學者,非有大樓,而有大師也。”這一句話點明了大學中軟件的重要性。大師,指的是過硬的、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這里的師資并不能完全從教授的數(shù)量上判斷: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有可能只是一名講師,卻能給學生帶來許多啟迪,不僅授魚而且授漁,這樣就足夠了。另外,大學的教授、講師們也不應僅僅充當一名傳道、授業(yè)者,更應是一名為學生解惑的朋友,讓那些剛剛走出高中,從大學中接觸社會的大學生懂得更多生存的規(guī)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在大學中有一種感情叫師愛,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除大師外,學校的氛圍也十分重要。北京大學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在這個繁華喧鬧的時代,我們雖不應讓學校如佛門般清靜,但也應減少物欲的沖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精神空間。大學中的學術氛圍應是自由的,對各種思想兼容并包,讓學生聽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聲音,以便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以實現(xiàn)馬克斯·韋伯所說的教育的宗旨。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意志永遠應是大學追求的最高境界,讓學生在這種境界中,自由表達其觀點、思想,鼓勵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彰顯個性。
總之,大學應有如下特點:自由、民主、溫馨與理性。
當然,學校的硬件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是自然風光,貼近自然才能真正使人寧心靜氣研究學問,因此大學中的風景應是更接近天然給人以寧靜的美感。最好能有一灣綠水,水是睿智的象征,古語有云“智者樂水”,那么在大學這座智者輩出的象牙塔中難道不應有一勺智慧之水嗎?其次,應有豐富的科技資源,在知識爆炸時代,信息高速發(fā)達,豐富的科技資源不僅為學生帶來便利,也是反映學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此外,圖書館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豐富的藏書,便利的借閱手續(xù)將成為學校的一大特點。
我心中的大學應是精神的圣地、心靈的家園、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海洋。
浙江許慧
西方的學院,詞源于acdemy,最早是柏拉圖——精神之父發(fā)明的。我心目中的大學就應該有一種精神:平等、真誠、團結、積極、創(chuàng)新,在其中的人會同為這種氛圍而充滿理想抱負,充滿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在這里我們是自由的發(fā)言者、傳統(tǒng)真理的挑戰(zhàn)者,教師和學生,是兩個興致勃勃的對弈者,互相切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這里還應該向所有階層的學子開放,讓不同經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也讓我們了解社會、了解他人,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