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健二
一個女人,因為丈夫在交通事故中身亡并被錯判為加害者而不得不帶著兩個上小學的兒子背井離鄉(xiāng)。一家好心人同情他們,把一個倉庫的一角租給他們母子三人居住。
只有三張榻榻米大小的空間里,她鋪上一張席子,拉進一個沒有燈罩的燈泡,一個炭爐,一個吃飯兼孩子學習兩用的小木箱,還有幾床破被褥和一些舊衣服,這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親披星戴月,從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的覺,生活卻還是那么清苦。
有一天,母親泡了一鍋豆子,早晨出門時,給大兒子留下一張條子:“鍋里泡著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當菜吃,豆子爛了時少放點醬油?!?/p>
這天,母親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憊不堪,實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她偷偷買了一包安眠藥回家,打算當天晚上和孩子們一塊死去。
她打開房門,見兩個兒子已經(jīng)鉆進席子上的破被褥里睡著了。忽然,母親發(fā)現(xiàn)哥哥的枕邊放著一張紙條,便拿起來,上面寫道:
“媽媽,我照你條子上寫的那樣,認真地煮豆子,豆子爛時放進了醬油。不過,晚上盛出來給弟弟當菜吃時,弟弟說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點冷水泡飯就睡覺了。媽媽,實在對不起。不過,請相信我,我的確是認真煮豆子的,求求你,嘗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媽媽,明天早晨不管你起多早,都要在你臨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媽媽,今天晚上你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您是在為我們操勞。謝謝您,不過請您一定保重身體。我們先睡了,媽媽,晚安!”
淚水從母親的眼里奪眶而出。
“孩子年紀這么小,都在頑強地陪伴著我生活……”母親坐在孩子們的枕邊,伴著眼淚一粒一粒地品嘗著孩子的咸豆子。一種必須堅強地活下去的信念從母親的心里生發(fā)出來。
摸摸裝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時殘留的一粒豆子。母親把它撿出來,包進大兒子給她寫的信里,她決定把它當護身符帶在身上。
十幾年的歲月流逝而去,兄弟倆長大成人。他們性格開朗,為人正直,雙雙畢業(yè)于媽媽所期望于他們的一流國立大學,并找到滿意的工作。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時刻不離地帶在這位母親的身上。
文/《精神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