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孝堂
河南新鄉(xiāng)林風讀者在體檢過程中做心電圖檢查,發(fā)現有房性和室性早搏、心肌供血不足,雖無癥狀,仍為這擔驚受怕,以為患了冠心病。其實大可不必。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心電圖檢查的簡單原理:人體心臟跳動是靠自身產生的心電活動來指揮控制的,用儀器把它引導出來,并記錄在紙上,就成了心電圖。在心電產生、傳導及記錄過程中,正常情況及不同疾病可以產生相同的影響和表現,即同一種心電變化諸如早搏、ST-T改變等,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也就是說當檢查發(fā)現心電圖有這些改變時,并不特指被檢查者患有某種疾病。多數情況下心電圖檢查只能報告心電現象,而不能反映病因,所以,不能簡單靠心電圖來確診是否有心臟病。
早搏通常是指心臟提前收縮,即提早搏動一次。早搏并不一定都是由心臟疾病引起。正常年輕人中,39%~50%有早搏,60歲以上老人中,早搏者達76%~80%,可見早搏的發(fā)生率與年齡相關。早搏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早搏常發(fā)生在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更年期、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或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時。有時服用某些藥物也可發(fā)生,其中包括抗心律失常藥即治療早搏的藥物。病理性早搏多發(fā)生在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等。后者的發(fā)生率更高些。故發(fā)現早搏后,應去醫(yī)院檢查看有無隱藏的心臟疾患。有冠心病家族史或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者,可做運動試驗,如上述各項檢查均正常,則不需治療或限制生活方式。
若查出有心臟病者,也不必驚慌,應在心臟??漆t(yī)生指導下以治療原發(fā)病為主。早搏不一定是治療的重心和目標,除非醫(yī)生認為有必要治療。
再談談心肌缺血。的確,心肌缺血(或供血不足)在心電圖上可表現為ST-T波段改變。但是正如前面所說,ST-T改變也可以發(fā)生在正常情況下的變異,以及其他非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所以,單單靠一次心電圖ST-T改變,就論定心肌缺血甚至確診冠心病是有失偏頗的。
懷疑有冠心病時,應做規(guī)范檢查,尤其不能忽略臨床癥狀如心絞痛等病史。必要時可作冠狀動脈造影來確診,它可比較直接地反映冠狀動脈有無病變以及狹窄的程度,通過導管技術可進行病變血管擴張或置入血管內支架。這種診治方法損傷小、安全,結果也可靠有效。
總之,對心電圖檢查結果,要結合臨床進行綜合分析,往往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千萬不可簡單地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