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綜合征方(方名清心平肝湯)
方藥:黃連3克,麥冬、白芍、白薇、丹參、棗仁各9克,龍骨15克。
功效:清心、平肝。
用法:煎服湯藥每日5劑,1劑煎2次,早晚溫服。連續(xù)服藥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主治: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癥見轟熱汗出、心煩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
療效:滿意。
(詳見張豐強等名老中醫(yī)效驗秘方精選1996年第1期)
頭癬2方
方1:大蒜合劑
方藥:大蒜(以紫皮獨頭蒜最佳)。
功效:消腫、解毒、殺蟲。
炮制及用法:剝?nèi)ネ馄?,用冷水?~3次,置于干凈缽或器皿內(nèi)搗碎成漿,用消毒紗布濾去殘渣,取濾液備用。患者先剃頭,用溫肥皂水洗頭,揩干后,用消毒毛刷或棉球蘸大蒜液搽患處,在癬區(qū)由外圍向內(nèi)涂搽。早晚各1次。搽后最好戴上布帽,以防搔抓患處。
主治:頭皮白癬。
療效:治療35例白癬患者,痊愈29例,顯效4例,無效2例。治愈時間需45~55天。治療期間除部分患者有瘙癢感外,無不良反應(yīng)。
(詳見《中醫(yī)雜志》1984年第25卷11期)
方2:雄黃膏
方藥:雄黃5克,氧化鋅10克,凡士林85克。
功效:解毒殺蟲。
炮制及用法:調(diào)成藥膏,外搽患處,每天2次。
主治:頭癬。
療效:治療105例,全部基本治愈。
附注:雄黃為含砷的結(jié)晶礦石,辛溫有毒,有殺蟲、解毒、燥濕的功效。雄黃能從皮膚吸收,故局部應(yīng)用時不能大面積涂搽及長期持續(xù)使用。另外,雄黃切忌火鍛,因煅燒后分解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
(詳見《江西中醫(yī)藥》1959年第11期)
燒傷方(方名軍石散)
方藥:生川軍(即生大黃,編者注)30克,寒水石、赤石脂各15克,冰片3克。
用法:研極細(xì)末備用。如起水皰而未脫皮潰破者,用醋或用雞蛋清調(diào)敷;脫皮潰破者,用麻油或蜂蜜調(diào)敷。
功效:涼血止痛,燥濕生肌。
主治:燙火傷各型,水皰已破、未破均可使用。
備注:本驗方僅適用于小面積(面積小于1%)的淺度燙傷患者。
(詳見《浙江中醫(yī)雜志》1983年第1期)
沙眼方(方名桑葉洗液)
方藥:桑葉、菊花、白礬各6克。
用法:上藥水煎取澄清液約300毫升,每日分3次洗眼。
功效:清熱散邪。
主治:沙眼各型,畏光、流淚、異物感、上穹窿部和上瞼結(jié)膜血管模糊充血,乳頭增生或濾泡形成。
(詳見李巧鳳《中西醫(yī)臨床眼科學(xué)》一書)
小兒厭食方(方名健脾湯)
方藥:白術(shù)、生谷芽、生麥芽、焦山楂各10克,神曲9克,枳實、陳皮各6克。
功效:健脾和胃、行氣導(dǎo)滯。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服10劑為1個療程。
主治:厭食癥。
加減:偏于濕重者加蒼術(shù)10克;偏于胃陰不足者加生地、石斛各9克;病程長、偏于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各10克。
療效:治療小兒160例,顯效98例,有效52例,無效10例。服藥時間最短者為1周,最長者為5周,平均為2.5周。
(詳見《湖南中醫(yī)雜志》1988年第3期)
帶下癥方(方名蓮子飲)
帶下癥是指白帶量多,或色、質(zhì)、氣味發(fā)生異常,并伴有全身或局部癥狀的一種病癥。
方藥:石蓮子20克,車前子(包煎)、柴胡、炙甘草各10克,木槿花、黨參各15克,升麻6克,黃芪30克,茯苓5克。
功效:清熱利濕,補益陽氣。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主治:帶下癥。
加減:兼脾虛者,加山藥30克,白術(shù)12克,陳皮10克;腎氣不足,下元虧損者,加菟絲子、肉蓯蓉各15克,肉桂6克,潼蒺藜12克;帶下色黃如米泔者,加豬苓15克,澤瀉、地骨皮各12克,梔子、牛膝各10克,去黨參、黃芪。
療效:治療36例,治愈34例,好轉(zhuǎn)2例。
(詳見《現(xiàn)代中醫(yī)奇效良方寶典(下)》199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