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俠
“得”、“德”兩字雖字音相同,但其意相異,其內(nèi)涵不同。從古到今,那些官居要職者,因重“德”字而甘守清貧,兩袖清風(fēng)的,一身正氣,而永垂史冊者比比皆是;而重“得”者,卻貪得無厭,身敗名裂,自取滅亡。因此,“德”與“得”這兩個字如果把握不好,其結(jié)果則大相徑庭。比如身為人民公仆,把當(dāng)官作為欺壓百姓、收受賄賂、撈取好處的砝碼,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也就失去了官“德”。利用公款狂吃濫喝,揮霍無度,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雖得到了老百姓永遠(yuǎn)無法享受的待遇,卻失去了當(dāng)官的人格。至于為“得”而大撈好處、中飽私囊、貪贓枉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和身家性命的,如陳克杰、王寶森等人,他們的行事真是無“德”可言了。
對于“德”、“得”兩個字誰為先,關(guān)系甚大。凡以“德”為先者,必然會受到人民的崇敬和愛戴,如人民的好公安局長任長霞就是其中一個,她任公安局長三年,因車禍犧牲竟有30萬群眾自覺前來為她送行;方志敏烈士曾經(jīng)身居高位而絲塵不染,理萬財而分文不貪,青史留名。魯迅先生曾言:俯首甘為孺子牛,此應(yīng)為為官者的座右銘。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嘔心瀝血,日夜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人民心中立下了不朽的豐碑。還有孔繁森、焦裕祿等一些人民的好公仆,他們心中裝著人民,惟獨沒有他們自己。他們雖與世長辭,卻永遠(yuǎn)活在人民的心中。而凡以“得”為先者因其貪得無厭,必自吞下親手配制的苦酒。前些日子從報紙上看到一個貪官的褲子被小偷從窗戶挑走,扔到大街上,結(jié)果該褲子所附之皮帶上藏有巨額存款。他和那些貪官一樣,官位顯赫,為了“得”而張著獅子般大口,大肆侵吞國家財富,以致犯下了滔天大罪。
因此可見,無論是人民公仆還是普通百姓,在“德”與“得”面前取甚舍甚,以及如何取舍是應(yīng)該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