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文水
“黃土孕育了黃土文明,黃土可以種出糧食,挖出窯洞,黃皮膚的人有了吃的和住的,解決了生存的基本問題。今天,我們賦予了黃土第三種功能:雕刻。黃土顯示出了藝術,顯示出了美。這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在此之前從沒有人用土來進行雕刻,它是個首創(chuàng)?!?/p>
土雕材料發(fā)明人、太原大學教師呂大達似乎忘記了他進行試驗的那些艱苦的日日夜夜,忘記了幾年來他為做大土雕藝術一次次的碰壁和失落。2004年開始了,這個不言放棄的人,能否圓了他心中那個不倦的夢想呢?
黃土也可以雕刻
土雕的想法始于1996年,那年1月,中央電視臺播放了哈爾濱冰雪節(jié)的盛況,坐在電視機前的呂大達被深深吸引住了。他想,哈爾濱能夠用冰塊雕刻,那么地處黃土高原的太原,能否用得天獨厚、隨處可取的黃土,也來進行雕刻?呂大達說,他素來喜歡獵奇。也許,對于任何一項發(fā)明來說,好奇都是最基本的。雖然他的專業(yè)是物理,與突然而至的靈感根本不沾一點邊兒,但還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投入了。
“冰雕是漂亮,但存放時間長不了,最多兩個月。美是美,但太短暫了,冰雕是一種速朽藝術,遺憾的藝術。”呂大達回憶他當時的想法,“用黃土作為雕刻材料,風格就不一樣,存放時間長。土雕,幾千年來沒人搞過,世界上也沒人研究過。當然你可以取塊黃土雕刻一下,但那只能存放室內。我要讓土雕放在室外,首先就要解決抗水性和抗凍性問題?!?/p>
為了找到干凈適宜的黃土,呂大達騎著車子,一趟趟去了東山。家住五樓,又患有腰盤尖椎突出癥,一袋袋黃土,不知費了他多少力氣。多少比例黃土,多少比例化學添加劑,呂大達每次都要做出5到10塊,反復試驗。失敗了,扔到垃圾筒里,再去馱來。經過一年多時間,上百次試驗,一種不怕水、不怕凍、硬度適宜的土雕材料終于研制出來。1997年7月6日,他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土雕材料發(fā)明的專利權。
但呂大達并不是學美術的,他如何用藝術品去展示自己的土雕發(fā)明?請人不如請己,他自己慢慢學習琢磨,在發(fā)明土雕藝術的當年,這個從沒接觸過雕刻的人,手下產生了世界上第一件土雕作品《駱駝》。之后,他的興致更大了,工作之余,他就投入到土雕之中,用一塊塊黃土,雕刻出一件件形態(tài)各異的作品,琳瑯滿目地擺在家里。它們是作品嗎,也許算不上,因為在呂大達心目中,大型的東西,才是土雕的最佳表達。那些小玩藝兒,只是試驗品而已。
真正意義上作品的誕生,遲至2002年。它們就是坐落在太原神堂溝度假村,露天陳列的兩件大型土雕作品,一件《人體》,2×1×1.2米;一件《鏈接》,2.5×2.5×2.7米,由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彭景躍制作的。拉來十幾個立方的黃土,添加化學劑,凝結成個整體。然后再用鎬頭、斧子、鐵鏟等工具去掉多余的部分,精雕細刻。漸漸地,兩件土雕藝術作品顯現(xiàn)出來。其中《人體》還進行了表面處理,具有了仿漢白玉的潔白剔透的視覺效果。如今,兩件作品依然擺放那兒,承受著雨淋風吹。
土雕的美妙之處
“土雕材料是一種美妙的材料。在世界范圍內,你能給我找出一種雕刻材料,隨處可取,成本低廉,而又工藝簡單嗎?冰雕季節(jié)性強,存放時間短;石雕材料采運困難,成本高,工期長;沙雕受地域限制,不能長期保存,而且作品必須呈金字塔形;木雕、磚雕個體體積小,制作規(guī)模受到限制。土雕材料具有這些材料所沒有的優(yōu)越性,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一種大眾化的雕刻捌料。”
呂大達是這樣為他的“土雕”定義的:土雕是以普通黃土為主要原料的新型雕塑材料與雕塑模式。這個概念有兩層涵義:其一,土雕是一種雕塑材料;其二,土雕是一種雕塑模式。
作為雕塑材料,克服了防水、抗凍兩大難題,土雕具有其它雕塑材料所沒有的優(yōu)越性就顯現(xiàn)出來。材料85%以上是黃土,來源廣泛,價格便宜,工藝簡單;露天操作,露天存放;硬度適宜,硬度可調,可使用木工工具雕刻,可鑿、鋸、刨、鏟、刻,時間短,速度快;可做各種表面效果處理,如仿花崗巖,仿漢白玉等;不需要焙燒,不消耗能源;廢料可反復使用或還原為土,不污染環(huán)境;最宜制作大型整體園雕、浮雕作品。
土雕在世界范圍首次將土作為雕刻材料,相比冰雕、沙雕,土雕是一種可以制作大型、大規(guī)模雕塑群,而又具有長期保存性的雕塑模式。這種新材料的出現(xiàn),使得創(chuàng)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級的土雕公園的設想成為可能。一種創(chuàng)新的文化形態(tài)不僅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大眾產業(yè),成為一種可能被普遍接受的事物,同時獨具的個性也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現(xiàn)在的孩子從小接受各種各樣的藝術教育,有學音樂的,有學舞蹈的,有學繪畫的,為什么極少、幾乎沒有學習雕塑的。這首先不是雕塑藝術的問題,而是雕塑材料的問題,至今沒有一種價格低廉、易雕刻的雕塑材料出現(xiàn)。”呂大達認為,雕塑藝術目前基本上還是殿堂藝術,土雕有可能使這種本來最接近人們的藝術盡快走向民間,成為這一高雅藝術大眾化的起點,土雕材料的出現(xiàn)將從根本上改變雕塑藝術普及率低的狀況。眼光頗為開闊的呂大達還認為,相對經濟發(fā)達、鋼筋混凝土林立的西方國家來說,我們的“土”恰恰是我們的優(yōu)勢和魅力所在。這種具有原始美、古樸美的獨特商品,能夠走向世界。
土雕與黃土文明
“華夏文明就是黃土文明,黃土文明源于黃土。依靠黃土,我們的先民解決了吃、住兩大項,生存有了保障,才談得上發(fā)展,談得上文化。”呂大達為我們繪制了一幅黃土文化模式:黃土地一黃河一黃帝一黃皮膚一黃土雕。黃土地是根,是始,它使大河變黃,使居于天地之中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取下與腳下土色一樣的名字,甚至使居住其間的子民皮膚也生成自己的顏色。這使我想起一位詩人所說的,黃皮膚的人生活在黃土地上,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把自己發(fā)明的黃土雕置于黃土文化模式的末端,不是一種自抬,而是對黃土文化的一種膜拜,一種敬獻。這種一脈相承,顯示了呂大達在一種大文化背景下認識土雕的廣闊襟懷,顯示了他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上的獨到認識。遠古時代人類始祖女媧用黃土塑造出了人,現(xiàn)代土雕則用黃土雕刻出了藝術。黃土造出人這件偉大的藝術品,而今,人又賦予黃土以雕刻的功能,賦予黃土以藝術之美。
不僅僅發(fā)明一種材料,不僅僅用這種材料讓人制作幾件作品,呂大達有個更大的夢想:創(chuàng)建一座“土雕公園”。要像哈爾濱的冰雪節(jié)那樣,在太原、在山西本土開發(fā)土雕,讓它成為太原、山西的旅游景點。呂大達說,我國目前許多大城市都已建成了現(xiàn)代化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的省會太原,創(chuàng)建“土雕公園”應該是個極好的項目。
黃土孕育了黃土文明,中華民族五千年豐富的歷史首先應該作為雕刻題材,呂大達夢想里的“土雕公園”中的土雕群第一部分,可以分為歷史年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內容,以體現(xiàn)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智慧、團結、向上、永遠昂立于天地之間的精神。第二部分以世界雕塑名作作為主要內容,以滿足人們對世界名雕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觀賞需求。第三部分以現(xiàn)代雕塑、抽象雕塑為主要內容。
在如何開發(fā)文化產業(yè)的問題上,呂大達認為有三種模式:一種是保護性的。如平遙、五臺山、晉中大院等,其本質是對先人輝煌成就的肯定與保護;一種是模仿性的。如卡拉OK、網絡文化、啤酒節(jié)、電影節(jié)等,都是外來文化的翻版;一種就是創(chuàng)新性的。我們的祖先有多少地方走在世界前沿,我們今天理應不能中斷,否則我們的民族就是因循守舊。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呂大達對創(chuàng)建“土雕公園”癡心不改的原因??梢钥闯鏊淹恋衽c黃土文明相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