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和
俗話說“冒死吃河豚”,這話真不假,無論是其同類還是智慧的人類要吃河豚,都有為貪嘴犧牲的危險。因為刺河豚受到攻擊時,不僅變得體態(tài)怪異,滿身是刺,而且其內臟和血都有劇毒,就是攻擊者吃了它,也難免中毒而死。因此,食河豚者可要小心了。
刺河豚又稱“氣球魚”。在魚類動物中,它以奇特的身體結構、古怪的行為而著稱。刺河豚平靜時和其他的魚一樣,一旦遭遇天敵的攻擊,猶如變魔術一樣,身體立刻膨脹兩倍之大,圓乎乎地像個球,滿身的刺都豎立起來,躍躍欲試,這副模樣令攻擊者望而生畏。
你知道它是怎么把身體變成球的嗎?原來,刺河豚的胃不管消化,只管泵水,當它感到威脅時,就把海水泵入胃中,身體隨之膨脹,就變成球形了。所以,研究者給它起了個更準確的名字“水泵”魚。它的胃構造非常特殊,平靜時,就像一條沒展開的百褶裙,最大的褶寬3毫米;還有更小的褶,一層層直至在顯徽鏡下才能看清楚。這樣的胃若是泵滿水,能擴大近百倍。當刺河豚的胃充滿水時,肝、腸和其他內臟都收縮在它的脊椎骨和膨脹的胃之間,小腸負責消化食物。
刺河豚的皮膚結構也很特殊。研究者發(fā)現(xiàn),它皮膚分內外兩層,其彈性、強度和硬度都很好,體表有刺。外層皮膚薄而有彈性,當擴展時很快變硬,身上的刺豎起,既能進攻,也能防范,成為刺河豚的武器和盔甲;內層皮膚多纖維、褶皺,有彈性,能協(xié)助穩(wěn)固外皮層的刺和防止自身受傷害。刺河豚的刺,是由鱗片進化而成的。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刺是平倒向河豚的尾部;當受到攻擊時,身體膨脹,拉展的皮膚把刺豎起,有彈性的內皮層的三角肌把三根一組的刺,一根向后,一根向前,一根向上豎立起來,這樣既可以防止前后來敵的進攻,又可以保護自身不受損壞,這是多么奇妙的防身術!
刺河豚還有更絕的一招,那就是與侵犯者同歸于盡。刺河豚的血和內臟都有劇毒,即使成為侵犯者的口中餐,也得讓食者拿命來,真是一種可怕的小魚。
刺河豚如此奇妙的防身術,是經歷了多少萬年的進化,經受了自然選擇的檢驗,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結果,這使它能在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